我国加入WTO以来,随着进出口经营权的进一步放开,特别是从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至2011年,东莞市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超过一万家。这批企业承担了东莞市年进出口1300亿美元的重担,是拉动东莞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在这一万多家进出口企业中,有超过2000家流通型的外贸进出口专业公司,从业人员估计超过10万人。这些进出口专业公司具人员精干、专业性强、接触面广、信息量大和服务意识强等特点,是沟通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东莞这样一个具有众多中小(微)型生产企业的地区,企业的产品要拓展市场,特别是拓展海外市场,外贸专业公司的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目前东莞的流通型外贸专业公司而言,其经营前景不容乐观,还颇令人担忧的,其表现在:一是很多公司还在传统的贸易方式(如采购、验货、出货等服务功能)上徘徊,利润微薄,没有新的利润增长点,经营困难;二是资金紧缺,特别是随着东莞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加快,很多外贸专业公司从原来服务“三来一补”企业为主转为经营一般贸易出口以后,其资金紧缺现象更显突出;三是市场竞争激烈而行业竞争优势不足。特别是东莞的外贸专业公司与市外的同行相比,无论在条件和手段上都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根本无优势可言。例如,据我们了解,省内很多城市包括我们周边一些较发达的城市,政府对于外贸出口一直实行奖励,每出口一美元奖励外贸企业3-5分人民币,而我市从去年起,就对外贸企业最后一点扶持(如“出口综合奖”,即对外贸企业当年的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出口额比上年增长的,其增长部分每美元奖1.5分人民币)也取消了。最近市府出台的帮扶中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也是侧重于生产型的企业,对我们流通型的外贸专业企业利好的不多,我们感觉现在的外贸专业企业好像连政府一点优惠政策和扶持都享受不到。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作为外贸专业公司本身观念转变不够,经营方式方法更新不足,以及行业自律不强,行业内部互相压价,甚至恶意竞争等是个重要因素,而相关政府部门对外贸流通企业对生产企业产品市场拓展的纽带、桥梁作用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认识不足,政府层面对行业定位不清楚导致社会认识度低,商务主管部门缺乏管理和政策倾斜等是个不容忽略的因素。

  我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要求我们要着力培育发展新的对外贸易运营模式,增创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核心新优势。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的一些企业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探索向产品“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打造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四流合一”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快了国内流通和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东莞的外贸流通企业应该向这些先进企业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努力将自身做强做大。政府方面,我们认为地方政府也应向先进的城市学习,出台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外贸专业企业转型升级、督促、引导外贸企业做强做大。

  办    法:

  1、出台政策并采取一些方式将东莞一些规模较大、经营时间较长且具有创新意识的外贸流通企业纳入先进性服务企业,全面适用国家、省及市有关鼓励帮扶企业的政策和措施。

  2、恢复实行原有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如“出口综合奖”等,建议将原奖励增长额改为奖励业绩。

  3、建议尽快兑现2010年票据及退税等贷款的贴息补贴,并继续实施融资贴息,帮助企业减轻压力。

  4、发挥外贸企业协会的作用,督促协会制订行业行为守则,加强行业自律,对违反行为守则的企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进一步遏制行业内恶性竞争情况的蔓延。


提案者: 李舜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