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莞吸引并汇集了数以万计的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这些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是东莞赖以起家的根本,为东莞的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东莞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东莞经济得以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奠定了东莞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名城的坚实基础。

  东莞的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解决和安置了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同时是稳定他们背后的家庭和生活、稳定社会并创建和谐东莞、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这些外来工大部分是知识文化相对较低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事高科技工作的。一旦没有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外企,将会使大量的人员失业而导致许多的社会问题出现。

  目前东莞的大部分村镇经济支持及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厂房物业出租,而数以万计的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是这些厂房物业的主要租用者,若没有了这些劳动密集型外企,大量的厂房物业将无法出租,必将严重影响到大部分村镇的收入和发展。

  东莞的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中,更有不少是莞籍人士,对自己的家乡有着一种非常深厚的感情,多年来对东莞的经济建设及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尽心尽力、积极奉献,他们是极不情愿搬迁到远离家乡的外地投资设厂的。

  目前,由于欧盟和北美等出口市场的需求变化、国内融资难融资贵、工资成本增加、原材料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不少劳动密集型外企例如制衣厂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制约,生产经营困难。不少企业员工大幅度减少,由原来的一千多人或数千人减少到几百人,有的被迫搬迁甚至倒闭。

  办    法:

  一、建议政府关注并重视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和艰难处境,继续支持和扶助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将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留下来,并对这些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适当减免其税费负担,为这些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建议政府在企业融资、品牌创立、内销渠道及员工招聘等方面帮助和扶持这些企业,例如政府部门可帮助这些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搭建技术平台指导这些企业进行品牌创立,帮助这些企业拓展内销渠道等,扶助这些企业逐步实现升级转型。

  三、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加强教育公民尤其是年轻人对纺织制衣等基础行业的认识与重视,鼓励并倡导其投身到这些行业,以培养出更多发展制造业急需的优秀蓝领工人。纺织制衣等基础行业是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根本与基础之一,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80、90年代出生的年青一代,由于他们对纺织制衣等传统行业的认识不足或怕艰苦等等原因,大部分年轻人都不愿意进入这些行业工作,长此下去,将会导致这些行业缺乏人才、缺乏竞争力甚至衰退,而培养和留住一批熟练的蓝领人才是东莞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提案者: 王大伟

  对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172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王大伟委员:

  转来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提案《关于重视并帮扶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的建议》(第20120172号)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非常重视您的提案建议,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研究办理,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改革开放初期,东莞利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大量吸引传统产业项目来莞加工生产。这些传统产业项目,产业层次不高,技术相对落后,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是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提供就业、增创外汇、缴纳财税、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对东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是东莞经济起步发展的基础,它加速了东莞农村工业化进程。可以说,没有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就没有东莞今天的发展成就。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生产制造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升,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认为企业的应对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总劳动力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单位劳动成本;二是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议价能力,扩大企业销售额,抵消经营成本上升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三是将无法自动化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转移。从东莞企业的反映看,第三种方式是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因此,我们将积极采取政策措施,增加企业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和提升产品质量、附加值的动力,不断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使这些企业能够在东莞继续经营和发展。我们的工作做法有:

  一、进一步减轻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负担

  针对目前我市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各项收费负担比较重,我们从三个层次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即:在省的层面,积极争取省调整政策,例如全面降低堤围防护费、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征收标准等,取消流动人口劳动调配费,为企业减负;在市的层面,建议市政府取消市一级权限的收费项目;在镇街的层面,要求镇街切实规范各种收费行为,采取金融危机时期帮扶企业的各种减负措施,坚决杜绝乱收费。

  二、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资金扶持

  我们设立了每年20亿元的“科技东莞”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设立了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企业创建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提高生产力等项目给予资助。实施了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以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的办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实施市科技贷款贴息计划,2007年至2010年四年共立项207项,市财政拨付资助资金6284.67万元,带动了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企业融资。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加大对这些财政资金的宣传力度,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运用资金帮扶加快发展。

  三、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化企业形态

  由于早期来我市发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都是来料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不具有法人资格,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为此,我们率先在全国建立起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三资企业的“无障碍通道”,争取国家财政部等部委出台政策,解决转型企业的设备征税等核心问题,出台了《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为法人企业100问》等,帮助外商和基层干部熟悉来料加工企业转型的办事流程和业务操作,并在工作中及时开展部门工作协调,逐一解决了企业不停产转型的实际问题。近4000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实现了不停产转为法人企业。

  四、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拓展内销渠道

  早期在我市开展来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多都是采用“大进大出”的生产模式,绝大部分产品销往海外。现在,由于海外市场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而国内市场却拥有巨大的商机。我们在帮助企业稳定海外市场的同时,通过搭建若干内销对接平台协助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尝试建立营销网络和自主品牌。率先在全省推行“内销集中申报”,并拿出3000万元提供内销“集中担保”,解决企业内销资金积压问题。承办广东外博会,举办台湾名品博览会,与沃尔玛、阿里巴巴等共同搭建商贸合作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积极推动东莞劳动密集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

  五、搭建企业生产力提升辅导平台

  我们根据东莞企业的特点,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主动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合作,延伸香港“升转一站通服务计划”,为在莞港企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引进台湾电电公会、中国生产力中心等20多家产业服务机构在东莞设点,首创了引进港台辅导机构开展企业生产力提升辅导计划的模式。过去两年已有700多家港台企业参加了转型升级辅导。

  六、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培养和留住人才

  为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市人力资源部门每年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岗位信息,向粤东西北及周边用工大省广为发报;定期组织企业举办招聘会,全市各镇街每月10日举办“就业服务日”,帮助企业招揽用工;定期组织企业赴省内云浮、韶关、茂名等市及四川、湖南、河南等劳动力输出地举办劳务对接招聘会或劳务洽谈会。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组织实施“城市暖流”关爱企业员工系列行动,鼓励新莞人融入东莞、扎根东莞。投资25.7亿元建设东莞市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城和大规模的职教实训基地,为有进修需求的员工提供学习培训的平台。

  同时,我们认为,企业作为用工主体,应重视自主开发人力资源,重视新生代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和思维特点,不断完善用工管理,加强人文关怀,改善工作生活和职业提升条件,进一步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们也建议,企业一方面可用好市委、市政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科技水平,减少用工成本;另一方面可组织员工参加“新莞人培训”工程,提升员工技能水平,提升企业产能效益,人力资源部门将对参加技能培训的新莞人实行资助性补贴政策。

  以上是我们对您建议的回复,供参阅。接下来,我局将继续参考您提出的有关建议,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探索更多有效措施,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得到您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东莞市外经贸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