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东莞市明确将电动汽车产业列为近期重点突破发展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成立了东莞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目前,东莞已初步形成了以电池为核心,电机、控制系统等为辅的电动汽车产业链。特别是在动力电池产业方面,以东莞迈科科技、新能源科技、杉杉、兰阳能源科技等为代表的企业在国内都有明显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基础扎实。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当前的最佳电动汽车,优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而且增程式比混联式(全混合)更适合中国,将会是今后很长阶段内的最佳车种。增程式电动公交车已成功研制出来,逐渐被业内认识,增程式轿车也不断传来新消息。比如广汽-科岭合作承担国家863项目——增程式轿车,今年11月11日,样车在东营研制成功,全自主开发,使用国产部件。另外,长安汽车C203也点火成功,将于2012年试运行。

  混合动力公交车现状并不理想。混合动力公交车有两种动力组合,技术结构复杂,加工要求高;同时,要求使用高比功率的电池,难以绕过电池技术不成熟的问题。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昂贵,难以走向市场。近几年,混合动力公交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北京批量购买福田混合动力公交车到其他多个城市的效仿试用,混合动力公交车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的主力推手,也是重点享受国家政策补贴的车型。

  尽管如此,目前中国市场上应用的比较多的中度混合动力公交车,节油效果并不显著。2010年在杭州举办了一次“新能源公交客车精英赛”,有5家客车企业研发生产的7辆混合动力公交车参赛,都是12米的基准车型,采用手动式变速器,最后得出结论,平均节油率只有14.63%。国家应该按照实际的节油率进行补贴,而不是根据电池量。

  增程式电动车应为最佳选择。增程式电动车是以电动机为主、发动机为辅工作的汽车。它传到变速箱上的动力是完全由电动机提供,故可划入纯电驱动类汽车。跟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的发动机的唯一作用就是发电。有人认为它装有用油的发电机,应列入串联式类混合动力车,其实它的内燃机发电与电池供电是并联的关系,与串联式混合动力车在运行模式上是有区别的。

  增程式电动车有如下十大优点:一是不必配太大容量的动力电池,却可以实现较高的续驶里程;二是动力电池组不会缺电和过度放电,从而寿命得以延长;三是不一定用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也可以考虑,容易降低成本;四是靠着现有的技术就能实现50%以上的节油率,使用效果好;五是政府补贴的负担较轻,比其他品种的新能源车更容易适应无补贴的市场;六是夜间在停车场充电,而不需要另建充电站,比较容易解决土地资源紧张的难题;七是夜间充电使用电网“谷电”,成本低且能做到电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八是不需要充电、换电的周转电池,投入较低;九是不需要大量的换电设施和人员,项目运行起来能节省很多费用;十是基本上全部继承了传统汽车的设施和成就,而且易于加工。

  值得一提的是,增程式电动车对电池的依赖程度不是很高,非常适应当前电池技术未能突破瓶颈的现状。增程式电动车在行驶中,发电机会给电池充电,电池始终运行在“半充”状态与“半放”状态之间。这种运行状态下,电池内阻最小,发热量小,安全有保障,循环寿命长;同时,还可以简化电源管理系统,甚至可以采用一部分廉价的铅酸电池,淡化了电池生产一致性的问题。增程式电动车是新一代电池投用前的最佳车种。

  办    法:

  1.参照无锡市发展太阳能的模式,由东莞政府牵头组建东莞增程式电动公交汽车公司。可以引入以东莞迈科科技、新能源科技、杉杉、兰阳能源科技等为代表的本地企业和安凯客车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作为股东。在东莞生产,运营增程式电动公交汽车。现在电动汽车的技术、标准都已经有了,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产业链和产业联盟的形成,鼓励和扶持新技术开放和商业模式创新。像电动汽车这样的新兴事物,市场是不会自己走的,政府的引导将大大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在东莞的发展。

  2.在东莞相关高等学校组建电动汽车相关专业,培养相关人才。

  3.合理规划,为家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东莞相关企业在生产,运营增程式电动公交汽车3-5年以后,在电动汽车的三个关键技术:动力电池成套技术、动力集成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公共能源供给系统关键技术方面应当有非常大的进展,家用电动汽车应该可以实现大规模量产,大规模量产还需要做到好的产品、好的基础设施、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产品,即要求产品具有高性能,还要价格合理,老百姓都买得起。好的基础设施,是要求这些基础设施具有方便、经济、高效的特点。好的商业模式,目的是帮助电动汽车拥有市场竞争力,如产品价格低于传统汽车;使用方便性上不低于传统汽车;百公里电费不高于油费。

  4.充分发挥动力电池产业的优势。在动力电池产业方面,以东莞迈科科技、新能源科技、杉杉、兰阳能源科技等为代表的企业在国内都有明显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基础扎实。东莞要充分发挥动力电池产业的优势,将动力电池产业做大,生产动力电池模块,生产电池模块控制系统,为整车厂配套整件。同时,可以考虑将特种车产业做大、做强。


提案者: 胡西多

  关于对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20161号的答复意见    

  胡西多委员:

  您在东莞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抢占电动汽车制高点 发展增程式电动公交车的建议》(第20120161号)收悉。您从技术、环境、前景等方面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就推进增程式电动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四方面的建议,对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我局经会市科技局、交通局、公安局交警支队等部门认真研究,现就提案内容答复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充分利用政策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迅速成长为国内外知名的新兴制造业城市。特别是近年来,东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并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3.3%,2011年东莞GDP47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8.0%,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0.4:50.2:49.4。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东莞已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的现代产业体系。但是,我市也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困境和转型升级的压力,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1.68%低于全省23.6%的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每一企业创造增加值4325.6万元,比全省的6931.4万元低37.6%。因此,我市将更需要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造;更加关注先进领域的发展,争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更要瞄准现代设备制造业,特别是发动机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抢占电动汽车制高点无疑是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

  在全球性石化能源危机逐渐突显的大环境下,东莞面临同样的困难和无奈,节能减排压力巨大。2011年,全市万元GDP能耗0.631吨标准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我市汽车保有量已超100万辆,而且近3年每年以10万辆的幅度在增加;每百户城市家庭家用汽车80辆,每百户农村家庭家用汽车61辆。年末全市有公交线路99条,公交运营车辆1417辆,运营出租小汽车7671辆。全年市内公共汽车客运量为2.13亿人次。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与尾气污染日益增加,特别是将PM2.5作为重要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大气治理的任务更加繁重。

  有研究表明,电动汽车的能源效率比传统燃油车高,纯电动汽车使用电网供应电能,只有火力发电过程才有可能排放一定的废气,但可以集中治理,汽车本身没有废气排放。如果使用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发电技术,则完全没有废气排放,故纯电动汽车又可称为“零排放”汽车,被公认为是最理想的节能环保汽车。面对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的多重压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推广应用,可有效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有利于改善能源需求结构,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近年来东莞在动力电池、特种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为东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研发、生产、示范、推广、应用各环节高度关注,并结合东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实际和战略性安排做好相应工作。近两年来更是在电动汽车示范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于去年年初被省纳入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城市之一。为推动我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成立了东莞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统筹协调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制定出台了《东莞市推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及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省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联系会议第一次会议精神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三是研究编制《东莞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并通过专家评审。四是推动开展示范应用,组织编制了《东莞市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项目工作计划》。目前,我市已有10辆电动工程车、3辆电动中巴开展示范运行;完成轻量化场地小巴和公交中巴生产样车开发,并开展东莞松山湖电动汽车应用示范工程。

  增程式电动汽车在目前也是一种理想的电动汽车,您在提案中例举了10个方面的优越性,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作为重要方面,认真进行比较研究,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东莞将努力参照兄弟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推动产业链和产业联盟的形成,鼓励和扶持新技术开发和商业模式创新。

  二、研究在东莞相关院校设立新能源汽车专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正因为是新兴产业,没有扎实的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电池寿命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再比如废旧电池的污染问题,这些问题至今还没有突破,在整车生产、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大规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过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仍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和优化,要解决这些问题无疑需要大批相关的专业人才积累。您在提案中所提的建议非常及时并切合实际,我们将加强与东莞理工学院等我市中高等院校的联系沟通,提出相关建议,在条件成熟时促成组建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优秀人才。

  三、合理规划促进产业发展

  我市在汽车整车制造方面基础薄弱,缺乏汽车整车生产厂,只有东莞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具有特种车生产资质,缺乏乘用车、公交车等整车生产企业,更没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没有车型进入国家节能新能源汽车生产目录。但是,东莞拥有一定的汽车零部件配件生产基础,全市东莞汽车及零部件配件生产企业超过250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动力电池产业,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规模,拥有东莞迈科、东莞新能源、杉杉电池等多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领军企业;在低速与场地电动车产业方面,拥有迈卡,绿通等数十家低速电动车生产厂家。为推进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培育发展,中山大学东莞研究院正在积极开展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目前场地中巴与穿梭中巴车型工程化已基本定型,轻量化乘用车性能样车研制也已基本完成。同时,市政府还积极推动中山大学东莞研究院与美国EDI公司、广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及整车的合作开发。

  为了推动我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市发改局组织编制了《东莞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结合我市的产业发展实际,明确提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勾勒出未来十年我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产业空间格局,明确发展策略、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引导我市电动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下一步我们还将加紧出台和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实施细则、政策配套体系,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促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尤其是动力电池产业,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规模,拥有东莞迈科、东莞新能源、杉杉电池等多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领军企业,锂电池生产和技术处在国内领先地位,并拥有一大批电池材料相关生产企业,形成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电池管理系统相配套的产业链。为发挥动力电池产业的优势,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帮扶电动汽车产业相关企业申报国家和省政策及资金扶持方面颇有成效,近两年来共为迈科、创明、中大东莞研究院、杉杉电池等企业申请国家和省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根据有关规定市财政还为部分项目进行了配套支持。接下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对动力电池等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加强与国家、省部门的联系沟通,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争取生产动力电池模块,生产电池模块控制系统。

  下来,我市将继续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促进相结合,现有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加强对外合作与扶持本市企业相结合,规划引导与多方引导相结合,积极推进示范应用,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培育领军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支撑体系,着力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产业。  

办理单位: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