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需要构建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东莞共有8所普通高校,分别是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校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和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这8所普通高校中,有5所是民办高校。不难看出,民办高校是东莞普通高校的重要力量,而民办高校中又有一个庞大的教师队伍。
民办高校教师压力大、工资低,因此东莞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师流动量很大。东莞民办高校每年都会招收一批刚毕业的研究生,但刚毕业的研究生很难上好相关课程,因为需要在知识结构和授课技巧上进行消化和理解,不可能高强度地工作。正因为低待遇、高压力的工作特点,东莞民办高校的教师在知识、年龄和职称的结构比例上是失衡的。教师结构比例的失衡,影响到东莞的人才队伍建设。难以吸引到东莞相关重点产业所需要的人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到东莞的可持续发展。
办 法:
1.建立民办高校的教师准入机制。
2.政府相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对民办高校的学费收入分配给出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明确教师待遇、办公支出、设备更新以及利润的百分比。避免学校举办者只是愿意把钱投入到硬件设施,而疏于增加教师的待遇。
3.建议政府对民办高等学校教师进行财政扶持。凡是取得相应教师任职资格,参加人事代理,并从事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高等学校教师,可以按照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失业保险,并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的退休金。
3,建议财政每年投入民办高等教育一定数量资金。对于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高等学校,根据民办高等学校在校生的人数,按当地上年度生均教育事业费标准给予一定的补助,以落实教师社会保障、足额缴纳教师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应缴部分,落实民办高等学校教师最低工资制度和相应会计制度。
4.建议政府制定政策,引导东莞高新企业与东莞高校合作办学,对符合东莞产业政策的相关专业,相关专业平台的投入,可以进行税费方面的冲减。以加快东莞相关产业人才的培养,促进东莞相关高新产业的发展。
5.根据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结合高校实际,开展科研项目,可以让民办高校适当的参与到承接建立市一级科研平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能适应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