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通过“文化新城”战略,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目前外界对我市的文化形象认知仍然比较模糊,甚至还有不少人误认为东莞是“文化沙漠”!事实上,东莞作为岭南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市在2011年出台了《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制定了用10年时间把东莞打造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的“四个名城”总体目标。根据《东莞市建设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实施意见》,具体提出建设“六大精品工程”,其中一项是建设书画摄影精品工程。

  东莞在书画印等方面历代名人辈出,孕育出像容庚、邓尔雅、邓白等艺术造诣非凡、影响深远、蜚声海内外的文化精英。现阶段东莞文化艺术界的成就在全省名列前茅;且东莞还拥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高标准的岭南画院等艺术平台。我市可充分利用好岭南文化积淀和艺术平台优势,通过打造岭南文化品牌、承办各类国展、创建自有艺展品牌、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加强文化传播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设,提高我市的文化地位和形象。

  办    法:

  一、围绕打造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的发展目标,在岭南画院成功创办的基础上,进行“岭南”文化名片的延展,在书法、篆刻、摄影等方面抢注“岭南”字号,譬如注册并设立设立岭南文化博物馆、岭南书法院、岭南篆刻院、岭南艺术论坛等艺术平台,从而形成我市的岭南文化系列品牌效应,占据岭南文化制高点。

  二 、在创建了岭南文化品牌基础上,充分整合岭南艺术系列的展览平台 ,通过承办书、画、印、摄影等方面国家级别的展览,吸引全国文艺界的关注度,以此提升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的知名和美誉度。

  利用东莞的文化名胜、文化名人效应,以全国视野创办(打造)自有展览品牌。

  ①利用可园的知名度,举办“东莞可园杯”全国艺术展(可设立涵盖美术、书法、篆刻、摄影的综合艺术展览);

  ②充分发挥东莞艺术大师的影响力,举办例如“东莞容庚杯”全国书法大赛、“东莞邓白杯”全国美术大赛、“东莞邓尔雅杯”全国篆刻大赛等,在彰显莞邑文化先贤的同时,丰富岭南文化品牌的内涵,加快推进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的建设。

  ③打造岭南系列艺展,巩固我市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的地位,如举办岭南美术年展、岭南书法篆刻年展、岭南摄影年展等。

  四、我市已制定聚集高端文化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例如,可参考江苏国画院做法,有选择地聘请全国各地名家,作为我市相关文化机构、团体的特聘艺术家,通过特聘的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纽带“泛人才”机制,更广泛地整合各地文化人才资源,为我市打造岭南文化精品名城所用,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市对文化人才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要扩大文化艺术展览活动影响力,需要充分整合媒体资源,加大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文化活动和媒体宣传的互动机制。

  在广度方面,进一步发挥好我市文广新旗下媒体的传播作用,加大对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和范围,同时可以建立专题网站,或者与各大门户网站、专业权威网站设立专门的频道全方位报道和展示我市的文化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让人们感受我市的文化氛围,并逐步形成我市全民共享文化成果、共建文化名城的良好局面;在深度方面,加强与全国性的专业权威媒体合作,提升我市文化活动辐射力,逐步巩固我市在全国文艺界的地位。  

提案者: 钟振强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140号提案的回复

  钟振强代表: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20140号)中提出的关于打造岭南文化特色品牌、加快推进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将有关意见回复如下:

  提案中提出的关于充分利用好岭南文化积淀和艺术平台优势,通过打造岭南文化品牌、承办各类国展、创建自有艺展品牌、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加强文化传播等建议,符合东莞艺术发展实际,对提高岭南艺术知名度和我市文化形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近年的工作来看,我市在大力推进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设背景下,通过创办岭南画院、可园博物馆等艺术平台,组织岭南美术节等各类大型展览,举办广东省“南雅”奖书法篆刻展等大赛,岭南画院面向全国特聘院外画家,以及充分发挥媒体优势组织品牌活动的形象宣传等举措,在打造岭南文化特色品牌、加快推进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搭建高规格的品牌艺术平台。我市目前已经建成并运作的美术场馆设施有岭南画院、可园博物馆、莞城美术馆、南城艺展中心、东莞报业书画院、朗佛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联美术馆、饶宗颐美术馆等,通过这些艺术设施平台,积极挖掘岭南画派和岭南绘画的文化资源,先后组织和推出了书画创作、精品展示、美术普及、艺术研讨等系列艺术活动。其中岭南美术馆每年组织举办的大型美术展览20多场次,如全国画院院长作品展、岭南画派世纪经典展、中国当代人物画名家作品展等;莞城美术馆也先后举办了“靳尚谊与中国油画研究展”、“传无尽灯:黄宾虹艺术大展”等数十场高规格的美术展览;此外,承办了三届省内外书画艺术大赛,并使广东省书法篆刻“南雅奖”永久落户东莞长安;主办了三届东莞市收藏文化联展。这些展览和赛事都具有全国的高度和视野,打造了岭南文化艺术特色品牌,扩大了岭南书画艺术的影响力。

  二是实施书画名家艺术人才工程。开展了莞籍名人名家作品藏品的收藏工作,实施“岭南美术名家名作工程”,推出了一批在省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东莞书画名家及其名作;配合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实施东莞市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了一批优秀美术作品,完善了具有岭南风格和东莞特色的书画创作队伍体系;岭南画院等单位面向全国特聘名誉院长、签约画家、院外画家、骨干画家等,重点引进对东莞书画事业发展有影响力的创作人才、学术专家和美术馆急需的策展、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致力于把东莞打造成为岭南绘画艺术名家聚集基地、岭南绘画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岭南文化传播辐射基地而努力。

  三是组织岭南艺术活动研讨宣传。岭南画院举办了岭南画派与地方美术特色学术研讨会、全国画院院长高峰论坛之发展中的中国画院与岭南画院的新型运作模式、杨之光讲座之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历程等艺术研讨活动。不断完善文化活动和媒体宣传的互动机制,中国文化报、东莞日报、东莞时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东莞书画艺术发展活动,东莞广电台开办了“芳菲文化馆”、“体育?莞”等专题文化电视栏目,以专题形式报道和宣传本土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推介东莞城市形象,策划和主办多场各类全国性文化艺术比赛和活动,如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大赛、东莞春节联欢晚会等。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文化名城建设的有关部署,特别是参考您的建议,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现有书画艺术活动品牌,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品牌构建、政策扶持和队伍打造上加以完善,不断提升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的艺术积淀和知名度。

  一是用好用活艺术平台。在充分发挥岭南画院等现有艺术设施资源基础上,进行“岭南”文化名片的延展,在书法、美术、篆刻、摄影等方面抢注“岭南”字号,积极创造条件创建岭南书法院等艺术机构,探索艺术运作管理机制,丰富完善岭南文化艺术系列品牌效应,占据岭南文化制高点,以此提升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办好办实艺术赛事。尽快加强资源整合,在优化提升“岭南美术节”活动内涵的基础上,尽快组织筹办“东莞艺术节”,为全市优秀文化艺术作品提供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通过优中选优,精益求精,选拔提升优秀艺术作品,促进我市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机制的形成,储备优秀作品项目参加省级以上重要赛事或展播活动。组织实施“东莞市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开展“第五届东莞风情展”美术创作活动,力争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书画名作。同时通过定期举办全市文化艺术评奖,举办艺术博览会和交易会,统筹整合有关文化单位和镇区艺术资源,引进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艺术活动落户东莞。

  三是抓大抓强艺术队伍。根据《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东莞市建设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实施意见(2011—2020年)》部署,结合我市文化艺术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组织实施“东莞文艺名家推广计划”,对我市文化艺术领域成就突出的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进行资助和奖励,每年重点资助扶持一批文化艺术方面的名家承担重点项目、重要展演、重大课题,开展创作研究、展演交流、出版专著等活动,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化艺术领域杰出人才。岭南画院等艺术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特聘院外画家的引进方式,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有选择地聘请全国各地书画名家,作为我市相关文化机构、团体的特聘画家和艺术家,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市对文化人才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进一步修改完善《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创作项目、文艺批评与理论研究项目进行扶持和奖励,激励催生艺术名家,为他们的创作、生产、展演、评奖和推介宣传提供良好条件,积极推动我市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您对东莞书画事业和文化建设的关心和支持热情可嘉,对此表示感谢。 

办理单位: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