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通过“文化新城”战略,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目前外界对我市的文化形象认知仍然比较模糊,甚至还有不少人误认为东莞是“文化沙漠”!事实上,东莞作为岭南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市在2011年出台了《东莞市建设文化名城规划纲要》,制定了用10年时间把东莞打造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和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的“四个名城”总体目标。根据《东莞市建设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实施意见》,具体提出建设“六大精品工程”,其中一项是建设书画摄影精品工程。
东莞在书画印等方面历代名人辈出,孕育出像容庚、邓尔雅、邓白等艺术造诣非凡、影响深远、蜚声海内外的文化精英。现阶段东莞文化艺术界的成就在全省名列前茅;且东莞还拥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高标准的岭南画院等艺术平台。我市可充分利用好岭南文化积淀和艺术平台优势,通过打造岭南文化品牌、承办各类国展、创建自有艺展品牌、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加强文化传播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设,提高我市的文化地位和形象。
办 法:
一、围绕打造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的发展目标,在岭南画院成功创办的基础上,进行“岭南”文化名片的延展,在书法、篆刻、摄影等方面抢注“岭南”字号,譬如注册并设立设立岭南文化博物馆、岭南书法院、岭南篆刻院、岭南艺术论坛等艺术平台,从而形成我市的岭南文化系列品牌效应,占据岭南文化制高点。
二 、在创建了岭南文化品牌基础上,充分整合岭南艺术系列的展览平台 ,通过承办书、画、印、摄影等方面国家级别的展览,吸引全国文艺界的关注度,以此提升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的知名和美誉度。
利用东莞的文化名胜、文化名人效应,以全国视野创办(打造)自有展览品牌。
①利用可园的知名度,举办“东莞可园杯”全国艺术展(可设立涵盖美术、书法、篆刻、摄影的综合艺术展览);
②充分发挥东莞艺术大师的影响力,举办例如“东莞容庚杯”全国书法大赛、“东莞邓白杯”全国美术大赛、“东莞邓尔雅杯”全国篆刻大赛等,在彰显莞邑文化先贤的同时,丰富岭南文化品牌的内涵,加快推进岭南文化精品名城的建设。
③打造岭南系列艺展,巩固我市作为“岭南文化发源地”的地位,如举办岭南美术年展、岭南书法篆刻年展、岭南摄影年展等。
四、我市已制定聚集高端文化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例如,可参考江苏国画院做法,有选择地聘请全国各地名家,作为我市相关文化机构、团体的特聘艺术家,通过特聘的形式,建立以合作共赢为纽带“泛人才”机制,更广泛地整合各地文化人才资源,为我市打造岭南文化精品名城所用,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市对文化人才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要扩大文化艺术展览活动影响力,需要充分整合媒体资源,加大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文化活动和媒体宣传的互动机制。
在广度方面,进一步发挥好我市文广新旗下媒体的传播作用,加大对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和范围,同时可以建立专题网站,或者与各大门户网站、专业权威网站设立专门的频道全方位报道和展示我市的文化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让人们感受我市的文化氛围,并逐步形成我市全民共享文化成果、共建文化名城的良好局面;在深度方面,加强与全国性的专业权威媒体合作,提升我市文化活动辐射力,逐步巩固我市在全国文艺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