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加快了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我市基础教育迈上了新的台阶,正朝着珠三角地区教育高地迈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市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以下不利因素:

  (一)黑网吧仍然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各镇区相关部门缺乏足够的人力,以及网吧的多头管理和巨大的利益驱动,很多黑网吧实际上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他们在网吧门口挂着“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招牌,却主要以未成年人为谋生、发财手段,网吧内黑压压的全是小布丁点的未成年人与“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招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对未成年人的网上活动在所不问,或放纵入内,或对上网成瘾、夜不归家的学生隐瞒、包庇,或提供秘密通道以供未成年人躲避学校及父母检查。事实表明:黑网吧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巨大毒瘤,已经成为广大家长、教师和有良知的有识之士的心中的伤痛。

  (二)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强有力保障

  08年年底,湛江市一中学的一名学生不服学校管理,私自逃离学校并到另一所中学参与群殴事件,被对方过失致死,引发血案。学校被迫承担了高额费用。

  10年5月,我市也有一所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慎跌倒,学校依法在第一时间就将该同学送往该镇医院医治。该同学因为医疗方面的原因,在校方完全无过错,坚持遵循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家长仍邀约亲友多次干扰学校工作,迫于无奈,该校也只得“破财消灾”,无条件给与对方几千块钱。

  类似事件,新闻媒体经常报道。上网搜索,不胜枚举。我市也时有发生。

  从这些事件来看,面对受害学生家长的步步紧逼,学校被迫出手接招。随着双方对立情绪的逐步升级,事件的发展态势越发严重,学校无计可施,万般无奈之下,最后只能选择妥协。在这些事件处理过程中,学校疲于应付,显得极为被动。从结果来看,学校赔了钱,经济上蒙受较大损失,同时,为处理事件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的声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毁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事件有可能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今后再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生家长为达到索赔目的会效仿上述做法。学校在应对纠纷时将会陷于极为尴尬境地。

  (三) 对教育发展不利的社会舆论 “一边倒”现象

  现在,最让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分心惊胆战的情况是:只要出现学生伤亡事件,或者个别教师言行有体罚学生之嫌,无论起因为何,社会舆论就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大加讨伐和鞭笞。学校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忍气吞声,不问是非与曲直,赔罪、赔钱。和全国的许多地方一样,我市也出现了一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甚至放任学生的现象。这种现象,与社会舆论“一边倒”有一定关系。教育部出台“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规定,把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当作一种权利来进行保护,反映了全国,当然也包括我市学校教育的窘境。

  办    法:

  1.将网吧特别是乡镇所在地网吧管理责任落实到地方派出所。黑网吧不仅吞噬者广大青少年健康的灵魂,更容易滋生吸毒、贩毒等重大违法活动。因此要加大管理力度,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由地方派出所进行监管,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2.公安部门协助学校依法处理校园学生伤害事件。发生校园学生伤害事件,学校能自行解决的就学校解决。学校解决困难的,法制校长协助解决。再解决不了的,公安部门协助解决。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学会依法行事,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从校园安全、伤害事故中吸取教训,学会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对教育的长远发展负责,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

  3.社会舆论应进行有利于教育事业正常发展、持续发展的引导。校园发生与学生有关的伤害案件,一是依法解决,二是加强引导。既要通过事件的报道,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要让极少数只知道享受自己的自由和权利的学生明白,其他同学受教育的自由和权利、教师教书育人的权利,同样应该得到尊重。教育,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也要他们懂得纪律、秩序和责任。舆论应负起这个责任。  

提案者: 李志扬

  答复单位: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20120131号)办理情况的回复

  市教育局:

  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关于促进我市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第20120131号)收悉。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我局始终保持“黑网吧”整治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市、镇两级文管办、“扫黄打非办”和“黑网吧”整治办的统筹组织协调优势,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紧密联合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协同作战,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形成合力深入推进“黑网吧”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突出重点治理。为达到提高执法效能,精准打击“黑网吧”的目的,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牵头组织人员突出“三个重点”对全市“黑网吧”进行摸底查处。重点对非法经营者设立所谓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厂区内部设立所谓的“电子阅览室”、变相经营“黑网吧”进行摸底查处;重点对莞城、东城、虎门、长安等文化市场相对发达的地区进行摸底查处;重点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和人口密集区域进行摸底查处。二是突出端窝断网。紧紧抓住互联网和出租屋这两个“黑网吧”的源头,分别实行“断网”、“端窝”行动,采用中断互联网信号的接入服务和实行“五停一罚”措施强化源头清理。三是突出联防监督机制。落实文化市场管理成员单位联动的横向管理机制,组织协调公安、工商、电信等成员部门开展联合行动,落实部门联络员信息沟通制度,建立零小时互通机制,建立起协作联防体系;落实新闻媒体宣传监督制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莞内、外主流媒体,报道典型案件,披露违法经营行为,公布集中行动进展情况,广泛宣传发动广大群众参与专项行动,营造强大声势。四是突出督查机制。为确保 “黑网吧” 整治成效,建立健全“一督三查”机制加大对“黑网吧”清查力度。采用建立档案查、包干责任查、举报奖励查和派出督导组人员深入到镇(街)督导措施,深入挖掘,严厉查处,确保实效。

  去年以来,全市文化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7747人次,取缔“黑网吧”230家次,收缴电脑主机685台、显示器694台,检查授权网吧 7033间次,责令整改网吧61间次,进一步净化了我市网络文化市场环境,规范了网吧市场经营秩序。

  二、下来工作打算

  由于“黑网吧”违法成本极低,隐藏深、转移快、易反复,反弹威胁依然存在。为进一步巩固 “黑网吧”整治成果,规范网吧经营行为,维护网络经营秩序,下来,我们将继续保持打击“黑网吧”的高压态势,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做到不放松、不懈怠,将强化网吧市场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创新方法,利用新技术手段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文化市场监控能力;三是继续落“属地管理、责任追究、部门联动、源头治理、社会监督、舆论宣传”等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督促指导,推进执法重心下移,进一步加大网吧市场的监管力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答复单位:教育局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131号提案的答复

  李志扬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推进教育健康发展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所在,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您的提案很有见地,其中指出的威胁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现实问题确实存在;解决建议也很有针对性,部分是我们正在做但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工作,部分是我们应积极开展起来的工作。现就其中涉及我局职能方面工作答复如下:

  一、关于学校周边环境整治问题

  我们向来高度重视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关注和参与维护良好校园周边环境工作,营造良好校园周边环境舆论氛围;

  二是联合综治、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落实开展每年一次的全市性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整治行动,以强有力的措施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并密切关注校园周边环境变化,落实措施维护校园周边环境的长治久安;

  三是根据外部形式需求,协调工商、文化、建设等部门,开展文化市场整治、打击“黑网吧”等专项行动,维护校园周边良好环境。

  今后,我局将继续加强这三方面工作,与相关部门同心协力,进一步改善校园周边环境。

  二、关于个别教师不敢大胆批评教育学生的问题

  目前,由于社会舆论的影响,确实存在个别教师由于担心有体罚学生之嫌,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不敢大胆批评教育学生的现象。为尽量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将继续强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教师师德教育。我们将结合今年全市中小学校风建设年工作,大力加强师德建设,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牢固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思想,立足各自岗位,结合各类培训学习和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引导教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从教师仪表、言行等小节方面入手,强化职业意识,提升人师意识。对学生不良行为耐心教育,既不粗暴体罚,也不姑息迁就。

  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实施班主任能力提升工程,在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基础上,健全班主任工作队伍的培养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从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方面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建立有利于班主任发挥工作主观能动性的激励机制,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育人效果。

  三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我们要求学校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校共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通过“千师访万家”家访活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在校园网开辟家教专栏、校讯通定期传递家教信息等活动,搭建各类家庭教育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提高中小学家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家教水平,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更多理解。

  二、关于学校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问题

  为保护师生、家长以及学校的合法权益,我们将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处置措施、加强舆论引导,保障学生人身健康安全,尽量减少学生涉校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大力推进学校依法行政,加强社会舆论引导,积极在法律框架内解决涉校问题,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一是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涉校事故发生。(1)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我们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安全教育日等契机,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持续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完善学校安全标识建设、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工作,重点加强文明交通宣传、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防溺水专项行动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等工作。(2)大力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综治维稳工作要求,大力加强学校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建立学校门卫查验制度、门卫值班巡查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安全保卫力量,不断完善中小学校、幼儿园监控体系,充实安保设备。(3)不断强化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保持校车管理的高压态势,落实严密的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拓宽校车监督举报途径,严格落实校车违法违规处罚措施,确保校车安全有序运营。(4)提升学校安全保障水平。落实学校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整治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行动。加强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集中疏散演练,结合教育部《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推动应急疏散演练工作规范化。

  二是完善涉校问题处置,依法捍卫学校正当权益。(1)深入开展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联合公安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各类涉校重点人员排查,重点加强对与学校有利益矛盾、以及受工作、家庭等因素影响的教职工的关注,确保涉校学校各种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处理。(2)完善涉校矛盾处置机制。完善校(园)方责任保险制度,落实实现学校基本购买校(园)方责任保险,推进保险五个统一(即:统一承保公司、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支付渠道、统一责任限额、统一服务承诺),提升学校风险防范水平。建立诉前联调机制,对涉及校园的矛盾纠纷,联合综治等部门,落实在起诉前最大限度进行协调化解,防止矛盾激发,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与稳定。同时,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紧密依靠公安、政法部门,依法、合理地处置各类上访和干扰教育秩序的事件。

  三是增强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不断健全新闻发布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强与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增强涉校事件新闻应对能力,争取媒体客观公正、导向正确的新闻报道。联合宣传、文化、法制等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利用好自身宣传阵地(如东莞教育网、官方微博、学校网站等),强化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净化社会风气,增强民众法制意识,积极倡导民众依合法渠道解决问题。

  最后,衷心感谢您的建议,我们将不遗余力履行职责,积极推进我市教育健康发展,也欢迎您继续关注、监督和指导我市教育工作。

  答复单位:公安局

  对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131号提案的答复

  李志扬委员:

  您提出《关于促进我市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根据本单位职能划分,我局对提案中部分建议内容回复如下:

  一、维护校园安全,协助学校依法处理校园学生伤害事件

  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维护校园安全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2010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接连发生暴力伤害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后,我局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并于2010年5月提请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整治工作意见》,分别在落实法制副校长聘任、完善校园内保制度、健全视频监控网络、排查重点场所、列管重点人员和形成长效机制等六方面完善和落实校园安保工作。对于校园内发生的学生伤害事件,我局历来高度重视,采取优先出警、优先处理的方针。目前,我市已经基本落实了一校一警。接下来,我局将根据您的建议,继续督促指导各法制副校长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协助学校依法处理校园学生伤害事件,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及时发现并化解各种事件苗头,维护校园在校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坚决打击“黑网吧”,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局始终坚持把打击取缔“黑网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始终保持打击“黑网吧”的高压态势。2011年,我局共取缔“黑网吧”28家,联合文化部门扣押电脑302台。今年,我局将根据市有关部署,继续组织开展打击“黑网吧”专项行动,并藉此建立长效整治机制。同时,根据您的建议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将网吧管理责任、“黑网吧”打击责任落实到各镇(街)公安派出所和辖区责任民警,并采取走访调查、暗访摸查、设立举报热线和电子邮箱等多种形式排查辖区内的“黑网吧”,发现一家,取缔一家,决不姑息;二是调查被查处“黑网吧”的网络开户人姓名、身份证号、开户地址、上网账号等资料,并通报电信部门对“黑网吧”的网络进行停网处理,并联合文化、工商等行政部门依法没收“黑网吧”业主的违法所得及其从事违法经营活动的电脑、路由器、交换机等工具设备,防止其死灰复燃;三是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公布整治成果和典型案例,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黑网吧”的危害性,震摄违法经营分子,教育广大业主,真正形成群众关心、社会支持、业主积极配合的工作氛围。

  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您今后继续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办理单位: 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东莞市教育局、东莞市公安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