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使东莞成为越来越美的宜居城市,我们不能不重视垃圾分类这一影响环境的实际问题。在我市除拾荒者外,正式的垃圾分类处理比率很低,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是直接焚烧。我市的分类垃圾筒结构上也不合理,一般老百姓(包含我自己)也较难分辨哪种垃圾可回收,哪种垃圾不可回收?即便是分类垃圾筒中的垃圾,在运输环节也是混在一起,因此,分类垃圾筒也就是个聋子的耳朵——仅是个摆式。
其实,垃圾中的金属、玻璃(瓶)、塑料、纸这四类垃圾都是宝贵的资源,一把火烧掉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二恶因)。如果,我们能够将垃圾中的四类资源利用起来,不仅效益相当可观,还能真正促进东莞的科学发展、美化居住环境。
办 法:
基于我市的垃圾分类、运输、利用方面的严重缺陷,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供有关行政部门决策时参考:
1.设立社区垃圾分拣中心
垃圾分类要从源头做起,一方面要动员、要求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存放,另一方面要逐步推行定时回收分类垃圾,更加重要的是应该设立社区垃圾分拣中心,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在源头。等到几次混合后运到垃圾厂再分拣就很困难,也无法充分分类了。
2.加强垃圾分类运输管理
分类运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现在的垃圾运输基本上是混为一体,这种现象必须改正,从车辆结构和操作人员必须确保分类运输垃圾。
3.重新设计、全面更新我市的分类垃圾筒
现在我市的分类垃圾筒基本上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格垃圾筒,一般老百姓(包含我自己)也较难分辨哪种垃圾可回收,哪种垃圾不可回收?因此结构上不合理。应该学习德国等国家,按金属、玻璃(瓶)、塑料、纸、其它这样五格(加废旧电池回收盒)的方式重新设计、全面更新全市的分类垃圾筒及垃圾运输车,使东莞不仅在GDP上率先,而且在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科学发展方面也率先。
4.制订垃圾分拣、利用的优惠政策
为了使垃圾分类、分拣、资源回收成为可能和可持续,建议政府制订针对各层面的优惠政策,包含对居民、分拣者、资源回收部门的各层次优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