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政协《关于征集政协东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的通知》要求,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行长麻文奇同志在调查研究全市及省内其他14市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真实状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加快建立政银企互动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建议。

  一、调查基本情况

  今年8月份,麻文奇同志组织对东莞330家中小企业、32个镇(街)94家村(社)和22家银行机构开展了专项调研,在调研中召集全市有关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举行了多场座谈会,并深入南城周溪、厚街寮厦、大朗长塘、万江大汾等4个社区开展了实地调研。12月份,麻文奇同志进一步组织对包括东莞在内的省内15地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到较为客观、准确的中小企业融资情况。

  二、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情况

  详见附件。

  办    法:

  三、加快建立政银企互动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解决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难题

  尽快出台东莞市新10亿元融资支持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设立长期存续的“中小企业融资基金”,根据银行机构向需要扶持的特定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针对信贷产品抵质押品种类,结合不同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贡献程度确定不同的风险补偿比例提取风险补偿和奖励资金,用以弥补银行贷款损失,解决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难题,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提高银行金融创新积极性为了使融资基金真正起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金融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目的,建议通过行业协会推荐、主管部门审核的方式确定纳入扶持的中小企业名录,确保受扶持企业是符合东莞产业发展规划的有成长潜力的优质企业,同时对企业规模、银行单笔授信额度和总体授信额度、信贷产品种类有所限制。

  (二)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化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建议参考郁南模式,结合东莞中小企业特点,加快整合纳税、工商年检、通关报税、产品质量检验、环保、用水、用电、工资支付等信息大力推进东莞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设立东莞市中小企业征信管理中心,搭建“东莞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向全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开放,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创造基础条件。并以行业协会为纽带,大力推进中小企业诚信教育,协助企业增加无形的、潜在的、增值的融资信用,激励并保护企业诚信建设的积极性。

  (三)建立并完善信用增进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达到银行信贷门槛

  组建政府全资主导或控股的担保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通过担保增信直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府全资的担保机构执行优惠担保利率相当于变相贴息,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筛选担保对象,可以实现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双重目的;可以为集合票据、区域集优等企业融资债券的发行解决担保问题,为债券顺利发行提供保障。

  (四)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培育机制,引导中小企业逐步满足银行信贷要求

  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企业建立规范财务制度的宣传,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从而树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良好信用形象。金融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培育银行与中小企业“同成长、共兴衰”的意识,引导银行机构建立中小企业跟踪培育机制。

  (五)丰富并完善中小企业外部资金供给体系,大力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针对东莞港资、台资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特点,加快银行业开放步伐,通过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港资、台资商业银行在东莞设立分行或代表处。二是引导资质较优的中型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政府对这些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中小企业票据、区域集优债券等方式融资,给予税收优惠和相关费用补贴。三是鼓励民间资本参股村镇银行、或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新型经济金融组织,通过金融创新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扩充中小企业外部资金获取渠道。四是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发展,为不具备信贷条件的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五是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机构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激励制度,提高金融机构推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相结合业务的积极性,同时,努力搭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逐步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流转等所需的配套服务,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更为宽阔的融资渠道。  

提案者: 麻文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