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092号提案的答复
寮步镇政协小组:
贵小组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创建社区老人服务中心的建议》收悉。现针对有关建议意见答复如下:
一、我市社区养老的基本现状
(一)稳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010年5月,市政府下发《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将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政策化轨道。目前,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已铺盖16个镇街59个社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达2796人,为社区下岗工人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充分依托和利用社区“星光计划”老人活动中心和辖区内敬老院的各项服务设施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全面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康复保健、文化娱乐、日间托老、心理慰藉、入户服务、送餐服务、紧急呼援、信息查询、老年档案等多方面养老服务。2010年至2011年,我市共创建了南城街道篁村社区等5个省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动了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同时,积极吸纳和引进东莞市慈善会中惠熙元房专项基金,资助全市符合政府补贴老人享受96993“平安铃”服务。目前,已有740名符合政府补助条件的老人免费享受平安铃服务。
(二)大力实施“星光计划”建设项目。“星光计划”是以满足社区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通过政府福彩公益金资助,镇街、社区和社会力量投入为主,建立一大批立足社区、面向老人,小型分散、方便实用,星罗棋布、形成网络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自2002年以来,市福利资金共投入9752.73万元资助镇(街)兴建或改造147个“星光老年之家”。 2012年至2015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扶持“星光老年之家” 建设力度,计划每年市财政支持镇街新建30个“星光老年之家”项目,争取到2015年末,使全市“星光老年之家”项目达到300个。
(三)利用社区综合服务中设立老年人日间照料室。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为居民提供综合性社区服务的场所,服务内容包括面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的福利性服务,主要以市财政资助为主,以专业社会组织运营为模式。2011年,东莞市财政支持建立了首批2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其中老人日间照料室是中心必备的功能室之一。2012年至2015年,市财政继续每年支持创建2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各镇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保每年建设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数量不少于本镇街社区(村)总数的15%,到2015年,努力实现“全市50%以上的社区(村)都建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即,全市将建设300个以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根据其福利性、公益性、低偿性三大服务特点,为广大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等多样性社区养老服务。
(四)加强社会养老机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我市各福利机构从业人员参加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使我市各福利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全市养老福利机构中已有70多人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我们注重加强与家政、养老院、卫生医疗等机构的协作,对为老服务人员定期进行授课培训。2010年4月,我局委托市劳动部门定点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对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员进行了家政服务、老人日常护理等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颁发了从业资格证书。
二、对几点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以社区为单位建立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档案库的建议。我们将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广现有部分镇街、社区的信息平台建设经验,在各镇街、社区建立起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动态掌握本地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基本信息和基础数据。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养老服务机构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管理,建成以网络为支撑的机构信息平台,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将老年健康档案管理导入、整合进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关于拓展为老服务形式,不断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建议。充分依托和利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星光老年之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各项服务设施,为社区老人全面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康复保健、文化娱乐、日间托老、心理慰藉、入户服务、送餐服务、紧急呼援、信息查询、法律援助、老年档案等多方面养老服务。
(三)关于在确保政府投入为主的情况下,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的建议。发挥政府公共财政在社区为老服务事业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大政府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切实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为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措施,从税收、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优惠;不断完善社会捐赠和社会互助的动员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助和志愿服务相结合,确保社区为老服务良性发展。
(四)关于提高社区养老从业人员素质,建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议。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实行由社区管理和社会组织运营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收费和服务的规范化。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社区为老服务人员的从业技能和水平。2012年至2015年,采取市、镇(街)两级联训的方式,加强对社区人才队伍的培训。到2015年全市培训10000名社区工作人员。加快以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从事老年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继续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加强服务人员岗前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2012年,除了派员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养老护理员培训之外,还计划于5月份积极组织开展全市福利机构养老护理员培训班,通过培训鉴定合格后颁发民政部等认定的相应资格证书,实行全市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同时,积极吸纳大专院校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等专业人才,不断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结构;不断加强吸纳和培养社工人才,积极引入社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志愿者组织和人员,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邻里、社区党员、爱心人士等为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形成专业队伍与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五)关于加大宣传,积极引导树立养老新观念的问题。在不断增加投入、改善社区养老设施、增加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正面宣传报道,积极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的养儿防老、政府包办的养老观念,形成根据家庭实际情况主动接受社区服务和市场服务的新机制。同时,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邻里、社区党员、爱心人士等为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形成专业队伍与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通过时间储蓄的方式,组织低龄健康老人开展各种公益服务,并对其服务时间和内容予以记录,转换为相应时间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从而形成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为老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我市养老事业迅速发展。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视和关心!同时,热烈欢迎你们继续支持、指导我市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办理单位: 东莞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