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机关作风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在在机关作风方面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从社会媒体及明查暗访专题片曝光情况来看,我们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距离我们建设高效服务型机关还有一定的差距
内容:
(一)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效率不够高。一些部门工作程序不够规范,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个别部门甚至没有设定岗位职责,或者空设定不执行,内部管理混乱,机关效能低下。少数工作人员仍然抱有机关工作是“铁饭碗”的心态,不懂得高效热情服务,遇到群众和企业前来办事,首先想到的是搬出现有原则和规定拒对方于千里之外,而不是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个别部门纪律涣散,存在迟到早退、擅离职守、随意脱岗,工作时间不务正业,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等现象。
(二)创新服务意识有待增强,服务不热情。一些部门凡事按惯例执行,唯规定是从,工作思路不宽,创新意识不强,沟通协作不够,办事程序繁琐,影响工作效率。基层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办理不到位,一些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有的部门遇事只考虑本部门利益,与其它部门不沟通,部门内部沟通不通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些部门服务热情不够,面对社会监督存在“走过场”的嫌疑,如前段时间我市某局进行的微访谈,结果弄巧成拙,被网友点评为“答非所问、避实就虚、欠缺诚意”。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原因,同时也反映出相关部门过于强调依法依规办事,没有想方设法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工作机制,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
(三)吃拿卡要现象仍有存在,防腐不彻底。个别部门缺乏大局观念,以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无视整体发展大局。少数单位存在工作失察、失职问题,极少数党政干部存在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的现象。近年来,市纪委组织观看了暗访专题片,片中内容多涉及执法部门工作失察、失职问题,这应该引起个别机关的注意。
(四)重点工作完成不够理想,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关单位对上级部署的工作不够重视,领导抓落实意识不够强,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不求实效,导致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有的同志怕苦畏难,对推进中的矛盾,跨越中的障碍,发展中的困难,不是积极解决、迎难而上,而是一味“等靠要”,要政策、要经费、要支持。部分单位领导怕负责任,在重大问题和棘手问题上,只防出错,不求出新,该拍板时犹豫不决,错失了机会,贻误了工作。
办 法:
一是加强机关作风明查暗访工作。重点针对各部门执行力建设、依法行政、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以警示片或通报等形式予以公布,促使各部门引以为戒,自觉加强作风建设,逐步实现明查暗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二是明确投诉处理程序。整合各种投诉热线,同时要有明确的指引,引导群众进行有效的投诉,促进监督工作。公示各种投诉途径,建立专人处理机制,对投诉两次以上仍未较好处理的,及时汇报并集中研究解决方案,对涉及多个单位的投诉,及时启动联动处理机制。
三是建立单位联动协调机制。当需要多个部门联合执法时,相关单位应及时召开协调会,共同研究处理方法,相互配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相关投诉问题,有效杜绝“查而不绝,禁而不止”现象的出现,切实提高机关办事效能。
四是健全政务公开等机关作风六项制度。加强对机关特别是窗口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落实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强化为民宗旨和服务观念,切实提高服务意识。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要创新公开方式,扩大公开渠道,例如通过微博等全民途径,向社会公开办事流程、办理时限,在群众办事时一次性完整告知,并做好跟踪服务,有效遏制办事难现象。针对问责难的问题,严格落实投诉受理回复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影响工作秩序和工作效率,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实施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