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近年来,我市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如去年10月份,我市某些地区就发生了一起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用病死猪制造毒腊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诸如此类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并非偶发,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对食品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当前,我市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具体表现在:一是近年来我市食品产业发展速度过快,但由于准入门槛低等原因,食品企业大多规模小、分布散、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二是社会诚信水平总体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不讲诚信、不讲道德的问题在不同行业都时有发生,食品行业同样如此。有些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获取非法利益,甚至故意从事违法违规活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人口增长迅速,再加上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加工食品和家庭外就餐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食品“好吃、好看、好闻”,而且对食品的方便性、低廉性、易储存性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需求。一些为改善口感、品相和延长保质期、提高营养成分检测指标的添加物质应运而生,其安全性成为食品安全的一个新的难题。四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仍相对滞后,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办 法:
针对上述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一)强化治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建议以餐饮业集中地为重点地区,以小餐馆、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集体食堂为主要对象,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力度,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严查食用油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严厉打击购买、使用“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制作加工食品的行为。将专项整治常态化,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从严从重处罚,增加食品违法成本。各相关职能部门可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将农贸市场、商场、工厂食堂、食品销售点、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单位等场所作为重点监管检查场所,对粮油、肉类、蛋类、蔬菜、奶制品、水果、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类、儿童食品等消费量较大的食品进行检查。
(二)加强监管,规范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针对当前食品监管工作部分环节仍然存在权责不清、渠道不顺等状况,应健全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完善信息共享平台、明确部门职责,及时解决日常管理和联合执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合力。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信息共享,健全部门间有分有合、分合有序、标准统一的联合执法机制,增强联合执法行动的实效。重点监督农贸市场、超市、工厂食堂、餐饮单位、食品生产企业等重点场所,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资格,食品进货渠道,索票索证制度的执行,肉类的检验检疫证明,食品包装的标签标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卫生状况,集体食堂、餐饮店厨房设施设备和食品卫生管理等情况。加大对种养殖户、农资经营门市部、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户、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食品添加剂使用单位、餐饮消费单位的日常巡查监管力度,重点监督检查经营场所的环境卫生、原料采购、运输、贮存、加工等环节,保证从源头到加工过程的卫生安全。帮助餐饮单位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健全采购及使用登记台帐。
(三)明确责任,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应明确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增强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对企业的指导作用,规范相关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建立引、堵结合的长效机制,对违法经营坚决打击,对正当经营的企业大力扶持。同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人,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追究机制。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创建在事故发生前、发生中和发生后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预警、报告、处置、责任调查、信息发布程序,为依法、及时、果断处置各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事故提供组织和程序保障。
(四)加大宣传,设立有奖举报制度。在强化市场监管的同时,应广泛宣传,利用报纸、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宣传媒体,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报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引导群众参与到维护食品安全工作中来,营造食品安全工作浓厚氛围。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对举报有功人员进行奖励。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从而达到发动人民群众,使违法者无可遁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