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几年来,有关少年儿童自杀、犯法的事情屡见不鲜,东莞也出现过几例,孩子们究竟怎么啦?在哀叹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一句。按说,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要好得多了,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用,更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出事的还有一定比例的所谓学习优秀生,种种的迹象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心理病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体制下,家长和老师们都认为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赚大钱,做大事,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们整天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变得越来越沉闷,越来越封闭,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有书本、作业和习题,根本就见不到阳光,体会不到快乐。这样想来,前面的那些极端的行为就不难解释了,那么,怎样有效地扭转这种局面,使孩子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呢,除了体制上的改革外,我认为加强普及音乐艺术教育,促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1、音乐可以培养人的丰富情感。
2、音乐可以培养人的灵性与聪慧(听力、记忆力、想象力),使孩子们更轻松地学习文化知识。
3、音乐可以培养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不会悲观、抑郁。
4、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人际交流。
5、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6、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锻炼了左脑和右脑,增强协调性。
7、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提高其个性品味。
8、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加乐观豁达。
9、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锻炼了肺活量,提高了运动量。
10、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
办 法:
常规音乐课本上的音乐学习,我觉得远远不够,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开展音乐艺术教育,以下提几点自己的建议:
做法:
1、音乐教师必须做到专职化、专业化。据了解,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许多镇街、许多学校都还存在音乐教师兼职的现象,为音乐教育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冲击。
2、加强音乐教育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全面普及。不可否认,一部分城镇的家长已经意识到音乐艺术的重要性,因而送孩子参加课外的音乐培训班,但这只是一小部分而已,特别是农村里的学生家长只把眼光盯在学习上,认为考个好成绩就可以了,因而做好广泛的宣传,增加普及面非常重要。
3、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学习项目。每个镇街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定一样易操作,好普及的音乐项目进行推广,如我本人所在的常平镇今年已经在每个公办学校全面展开葫芦丝教学,而且效果良好,易学易上手的葫芦丝给很多孩子带来了快乐,“以乐育人”已初见成效。
4、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渐入佳境。大家都知道,“坚持就是胜利”,只有长期坚持开展下去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5、要科学培养和引进师资力量,合理支配师资资源,无论推进某种项目,师资力量都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怎样合理科学地培养和引进师资,对于整个计划的推进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
6、合理调配时间,不要顾此失彼,为了推行普及音乐教育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相反,要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要做到细水长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多少年来,我们改革教育,改来改去,历经多少春夏秋冬,还是没有走出应试教育之魔圈。真正的教育是跳出教育做教育,不是一天到晚盯着课本,盯着成绩如何提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抓着根本问题,没有抓住教育的核心本质。所以造成现在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做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动不动自杀,动不动杀人。这些所有问题皆因教育问题而暴露出来,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学习的问题,是做人的问题。教育的功利化拷问着人性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根源上着手。也许大家都知道今天的教育已经出了问题,也明白应试教育的弊端,懂得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找到化解这个世纪难题的良药。希望“以乐育人”这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