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于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目标要建设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 成为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区;成为珠三角乃至全中国产业转型的科技中心, 探索出广东科学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然而在发展理念和园区规划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园区的居住配套,及酒店、银行、超市等生活配套成为目前规划发展的重点,有向独立小镇发展的趋势。
(2)松山湖目前的房地产开发较多,一些房地产项目沿湖而建,极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个人民公园,松山湖魅力的辐射半径将会显著减少。
(3)松木山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已经得到市政府同意,具有饮用功能的水库周边虽已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为200米),但保护区内土地开发行为是否得到规范与监控,生活污水是否能按照饮用水源保护的要求高标准截流,排污单位是否得到科学的整改等,暂时还没有相应的完备监督制度及监测方式。
松山湖的未来将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和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为目标,因此,为了增强高水平崛起的不竭动力,应优化城市功能,实现松山湖与周边各镇街之间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衔接,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使组团分工更合理,区划调整更有效率,其中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将松山湖的宜居功能转移到周边各镇区——泛松山湖片。
办 法:
1)继续解放思想,树立合作、共享、对接的理念,凝聚高水平崛起的思想共识。松山湖的重要性不仅要成为推进我市高水平崛起的直接引擎,更重要的作为东莞的名片,创造无形价值和财富。
2)将松山湖的宜居功能转移到泛松山湖片,充分利用周边各镇区的现有优势。适当控制松山湖房地产的发展,松山湖的环境不能只被少数人享有,大家距离湖边远点,将会极大提高松山湖的辐射半径,使得大岭山、大朗、寮步等镇区的土地价值及影响力增强。
3)松木山水库已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就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应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加强对水库周围环境的监管,建立水库生态隔离带,加强了森林保护和林地改造,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尽早依法对水库周边的房地产项目和建筑物进行清理。同时应科学规划、尽快实施水库截污治污工程。保障松山湖魅力的辐射长盛不衰。
4)松山湖与周边各镇区应相互主动对接,通过观念、交通、产业、市场和人才对接,相互接受其辐射,融入其发展,最大限度地分享城市群发展带来的好处。其中交通是目前最迫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