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来,我市各镇街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设施,形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航运等多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防洪安全和水源保障。但是,随着水利工程管理任务的逐步加重,水利工程管理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管理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工程缺乏必要的日常维护等。在我市目前仍有相当部分村(社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意识不强,停留在以“守”代“管”的模式,没有真正把工程管理起来。由于缺少管理人员和经费投入,许多堤防、水库、水闸、泵站等工程建成时曾是一道城市风景,但几年后,就变成设施损坏、野草丛生、堤岸坍塌、河道淤积、鼠害蚁害为患等,着实令人担心。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是城市安全的根本保障,工程管理面貌如此,如何能让市民放心?为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镇街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推进镇街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我市水利良性发展的举措和有效途经,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粤发〔2011〕9号)的要求。大力推进镇街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仅对当前加强镇街水利工程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市水务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办 法:
一、以镇街为单位实行统一管理。淡化产权关系,实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将各镇街管理水利工程和村(社区)管理的水利工程全部统筹由镇街一级的水务(利)部门统一管理,工程所有权不变,仍归原属单位。统一管理有利于节约管理成本,充分发挥镇街水务(利)部门的技术力量,提高管理效率。工程管理经费可由镇街、村(社区)按5:5比例进行分摊。管理人员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按“一人多岗”进行配备,由镇街一级的水务(利)管理部门统一招聘和考核。
二、各镇街划定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并落实到大比例(如1:1000)地形图上,明确工程管理范围和职责。
三、以镇街为单位实行“管养分离”,统一维护。由各镇街水务(利)部门详细列出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核定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由镇街、村(社区)按5:5的比例分摊维护费用,并列入镇街年度预算。由镇街水务(利)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所有水利工程维护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确定维修养护单位。每次招标的维护期限可由各镇街自定。镇街水务(利)部门定期对维护单位进行考核。
四、开展对镇街水利工程管理达标考核工作,对管理和维护的有关要求和内容进行量化评分,提升管理档次和品位。水利工程安全运行事关城市安全和经济发展,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应纳入镇街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