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屡屡听到青少年因厌学、弃学而跳楼、割脉的案例。数月前笔者在东华医院里就看到这样一个男孩,他手腕上的10多道伤口竟然全是自己用刀子割的,原因是爸爸妈妈每到周日都要给他上补习班并加重作业,所以孩子很快从厌学发展到抑郁症,最后以割腕来反抗。新闻报道里我们还看到过甚至因不满父母教育的方式而弑父弑母的极端事例。所有这些对于家庭、学校、社会来说,无疑都是无可挽回的极大损失和巨大悲痛。社会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在持续升温,心理门诊频现孩子的身影。这些都是多么令人痛心的场景啊!当然,我们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改变对学校、对教师评估的取向,要淡化以升学率为标准的评估模式;而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导向也是一个迫切需要指引的问题。
孩子是心理障碍的易感人群,重性抑郁障碍通常起病于青少年。英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影响日后职业之路。一个人年幼时的心理状况可能决定他成人后能胜任何种工作,能否承受工作压力。 不得不说,眼下,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教育理念,推卸家庭的教育责任,疏于亲情的呵护,以为将孩子送往学校就万事大吉,殊不知造成了亲子关系的淡漠和孩子情感的缺失。还有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制定高标准,让孩子在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下,患得患失,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最终却归咎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还有的家长甚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强迫孩子学习他们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是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随意偷看日记和短信。也有的攀比心理严重,总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跟人家一样优秀。
总之,这些家长们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个性的培养,而健康人格的培养,恰恰是决定日后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观念与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未来人口的素质与竞争力,因此,很多家长就应该尽快补上对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与个性培养这一课。
二、原因分析
家长对孩子无意或善意的伤害造成教育结果与教育初衷如此不一致,是家长们万难预料,也是绝不愿意看到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目标,然而,对于中国这一古老的家训而言,当今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二十一世纪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家长们无暇顾及,也无暇研究,可是如果忽视这些问题的解决,则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实现生活所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教育的完美,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能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
办 法:
由政府出资,在全市各中小学开办家长学校。
1.采取以家长自由参加和学校指定参加相结合的方式组班,定时定点上课。
2.由德育处牵头,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和相关人员。
3.课堂形式要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找到最合适的问题和最恰当的方式来备课讲课,赢得家长信任,取得良好建校效果。
4.组建家长委员会,委员们及时向学校反映家长的意见、想法,协调家长和学校的关系,针对社会、学校、家庭中的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为家长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5.有完善的、可操作的家长、特殊学生双向心理辅导档案,定期跟踪回访,为孩子规划一条切实可行的成才计划。
6.市团委、市妇联、高校等相关单位也可定期在学校开讲座,引导家长和学生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社会和学习的压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家长学校办学的制度化、规范化,家长对家教知识的了解越来越丰富,家长学校的巨大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