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以房地产、农民公寓、廉租房、《东莞市困难市民住房难解决办法》等措施,推进全市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市民住房的刚性需求。但同时也应看到,市民住房的刚性需求仍处于高位运行,广大城乡市民、新莞人对住房有极大的需求。住房保障体系存在广度、力度不足的现象。

  一、基本情况

  1、市民住房需求为刚性,仍处于高位运行。我市有近800万人口,户籍市民有170多万,新莞人有630多万,住房需求大,住房缺口也大。

  2、住房保障体系广度不足。实施《东莞市困难市民住房难解决办法》,解决的只是人均住房面积少于18平方米并属于危房的困难户;农民公寓项目、廉租房、经适房等仍未能在城乡普及开展;所以讲我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广度仍有不足。

  3、住房保障体系力度不够。前面提到,我市各镇街农民公寓项目、廉租房项目、经适房项目仍未能普及开展,我们认为,在这三个方面,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扶持力度等方面仍大有可为。

  二、主要原因。

  1、东莞市地方小、人口规模大。800万人口,无论是户籍市民还是长期在莞工作的新莞人,对住房的需求是旺盛的,而且这种旺盛的需求将会长期伴随着我市持续高速发展而存在。我市面积仅为2800平方公里,地小人口规模大,人地比例悬殊,客观上也形成住房压力。

  2、政策原因。2004年10月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以行政手段,禁止城乡市民建设单家独院式的民房,压制了城乡市民建设住房的需要。目前已开展的农民公寓、经适房、廉租房等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未能在全市普及推行。因此住房需求远大于住房供应,矛盾突出。

  3、房地产商品房单价高企,普通市民可望难求。目前,东莞市房地产商品房平均单位价约6000元/平方米,这个价位远大于普通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高埗镇为例,2010年农村人均年收入为13505元,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为46575元,所以按此收入水平来购买商品住房,有点可望难求,也打击了他们的购房欲望。

  办    法:

  1、大力发展农民公寓。建议市政府加大农村农民公寓项目的普及开展。从用地审批、项目立项、规划建设审批等程序给予大力支持,切实推动农村农民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2、适度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在大城区,镇街中心区,适度发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以解决中心区居民和长期立足我市工作、生活的新莞人基本住房的需要。

  3、适度推进房地产商品项目的发展。在大城区和各镇街适度推进房地产商品房项目发展,以满足中高档收入群体的住房需要。

提案者: 高埗镇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