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大陆台商最大的聚集地,在工业、农业、餐饮服务业等各个经济领域与台湾有着较好的交流合作基础。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东莞与台湾农业合作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并逐步建立了两地长效合作机制的逐步建立,进一步促进了双方在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农产品物流展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并初步显现成效。如清溪生态农业产业园的金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通过与台北、苗栗等农业企业合作,成功引种了芒果、莲雾和葡萄等台湾特色水果,产品远销上海等地,收到较好经济效益。

  然而,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渐渐赶不上了东莞都市的发展需要。为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我市密集出台了《关于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东莞发展都市农业是必然趋势,但怎样紧扣地方实际落实中共中央十八大精神发展具有特色和效益的现代都市农业?又应该怎样突破长久以来传统农业模式的桎梏,实现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东莞对台农业交流有着众多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如区位优势、庞大的消费市场、优越的投资环境、对农业政策扶持力度等,台湾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有着良好的经验,这为深入拓展两地农业交流合作提供了充分的有利条件。

  办    法:

  围绕发展精细农业、都市农业的目标,特此建议:

  1、加强学习交流,科学合理做好12个农业产业园区定位,提出策略导向,在功能类型上实行差异化发展,避免趋同化。抓住发展机遇,保护和开发多功能农业。

  2、台湾的创意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在农业创意发展中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注重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增加引进更多适合东莞产地环境种植的品种,积极引进台湾在水果种植、花卉苗木生产以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术,发展花卉苗木培育和温室大棚生产,开展病虫害防治研究与合作。

  4、加强农业服务经验交流合作。借鉴台湾农会在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方面的经验与做法,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转变生产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生产、流通技术指导与服务。同时,建立行业标准,加强规范和管理。

提案者: 余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