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东莞常住人口有800多万,加上流动人口,估计总人口数超1000万。同时,东莞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1年更是突破100万辆大关,加上一些长期在东莞行驶的异地汽车,现在每天在东莞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估计也接近200万辆。人多车多造成东莞一些地区出现时段性、路段性交通拥堵问题,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提出治理交通拥堵问题。2013年,“改善交通出行”位列市政府十件实事第五。

  过去两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对交通的改造和整治,一些拥堵路段的交通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由于人流车流的持续增多,在一些人流车流较为密集的地区交通秩序混乱,交通拥堵问题仍然突出。如学校上学放学时段,人车争相抢道,乱停乱放,交通拥堵。在一些大型商场、医院、公园、文体场馆、汽车火车站等区域也同样存在人车流高峰期交通秩序不好的情况。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这些地区的出入口路段交警力量不足,缺乏适当的指挥管理,一些行人和车辆不守秩序,争先恐后,互不相让。而所在区域的单位又没有承担交通协管的责任,造成这些地区的交通秩序个别时段失控。纵观国内外一些交通拥堵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的做法,其中建立交通协管机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如香港的商业中心地区,在人车密集的地区,这些地区的酒店、商场的保安会主动在出入口位置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减少出入口人员、车辆对街道交通的影响。北京通过组建交通志愿协管员队伍,协助交警加强市区人流、车流密集路段的路面管理,杜绝和减少失控漏管,维护交通秩序。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在东莞建立交通协管机制。

  办    法:

  一、把人流、车流密集区作为城市交通综合整治的重点。政府要对城市人流车流密集区进行排查,把这些地区作为交通综合整治的重点,明确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加大协调力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交通、交警部门要加强联合行动,有效整治城市交通秩序。

  二、把交通协管列入人流车流密集地区单位“门前三包”的责任。目前,城市市容管理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效果很好。可否借鉴这个制度,与学校、商场、医院、公园、车站等人流车流特别密集的单位签订交通协管的“门前三包”责任书,使这些单位主动为保持人车畅通、车辆停放有序和人员文明出行尽责尽力。将交通管理交警部门“单打独斗”的模式变成划分区域的“责任到户”共管模式,提高交通秩序的管理效果。

  三、协同相关单位组建交通志愿协管队伍。就目前的交通警力和监控设施而言,显然无法做到对交通管理的全覆盖,需要一定数量的志愿协管员做管理的有效补充。将相关单位的保安人员组建成交通协管队伍,交警部门对这些志愿协管员进行专门培训,在出现交通秩序问题时,他们便主动上岗维持交通秩序。

  四、加大交通协勤队伍教育培训力度。交警部门要加强对队内协勤人员的教育培训,规范协勤人员协助从事交通管理工作行为。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民警执勤执法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等法律法规和基本业务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交通协勤队伍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重点进行执勤理念和执勤规范、交通信号指挥手势等基本知识培训,真正使交通协勤人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投入到交通管理工作中。

  五、与责任单位共同制定交通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交管部门要与签订责任书的单位共同制定交通应急处置预案,在发生交通秩序问题时,即时启动预案,各责任单位要积极配合交警部门实施交通协管,确保尽快恢复路面交通秩序。

提案者: 傅平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