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政务信息公开的规定,遵循“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基本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准确、及时地公开教育工作信息,扎实推进教育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做到以公开促廉政、以公开增合力、以公开树形象,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市教育局从实际情况出发,狠抓政务信息公开载体建设,主要有“四个一”:就是“一网”(东莞教育网)、“一栏”(政务公开栏)、“一架”(资料索取架)、“一线”(电话热线),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方便群众进行了解、咨询和反映。

  然而,我们需要建设一种更便捷的实体渠道,使孩子、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之间可以更顺畅地沟通;我们需要建设一种更直观的家、校、局的互联互动宣传平台,使政策资讯传播、教育理念宣传和校园信息公布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孩子教育,我们的社会宣传功能有着一定的缺失:

  1、孩子没有足够便捷的渠道,去认识社会、沟通学校。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传播最快的网络媒体与孩子的接触面不大,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新闻媒体更是因为各自的局限性,与孩子的接触度非常低。

  2、家长没有足够便捷的渠道,去了解校园情况、了解相关的教育政策资讯。虽然学校和教育部门有着多种的媒体渠道进行相关宣传,但因为传播媒体的资讯非常巨大,很难使得家长可以有效地聚焦关注跟自己孩子切实相关的内容。

  3、教育部门没有更直接的方式,了解孩子和家长的诉求。教育部门一直是通过学校进行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的,收集和了解的信息不够直接,甚至得到过滤后的信息。

  4、学校没有更有效的方式,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的信息和事务。学校更多是通过老师通知、家长会沟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信息的传达明显的滞后;虽然校园内有着一些公告栏向学生通报公示一些信息,但普遍都更新不及时,作用不大。

  5、老师没有更集中的平台,向家长、学生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虽然各种媒体也会有大量的相关知识的传播,但信息有错有对,而且跟孩子所处的学校不直接相关,使老师与家长、学生的日常沟通引导显得不足。

  为了让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执行,为了让孩子、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有更实效的沟通渠道,为了让学生、家长、老师每天身处的校园有着更随处可见的实效宣传阵地,有必要建设“阳光校园”互联互动宣传平台。

  办    法:

  由团市委和市教育局共同牵头,建设覆盖范围更广泛、传播效果更深入、沟通效率更快捷的线上线下宣传平台,在教育局原来的政务信息公开的四个“一”工程基础上,增加“一刊”“一窗”“一信箱”“一系列活动”,扩大成八个“一”互联互动教育宣传平台。

  一是编辑发行反映大、中学生生活的“阳光速递”校园月刊。在各个大、中学通过多种渠道发行,一方面通过学生身边的故事作为背景,使广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思考理想、思考人生,另一方面,通过月刊及时发布相关的政务信息、教育理念,使家长、老师得到更有效的沟通。

  二是设置“阳光校园速递窗”。为了使主题宣传内容更有效传播,建议在各种大学校园或校门口设置“阳光校园速递窗”,除了刊登“阳光校园速递”月刊里的部分优秀文章外,着重进行“教育政策资讯”“教育知识指引”“校园事务通报”“好人好事表彰”“自我保护提醒”等几个方面的公告宣传。

  三是设置“阳光校园互动信箱”。为了使学生、家长可以更方便的与学校、教育部门进行沟通和诉求,建议在“阳光校园速递窗”旁边设置“阳光校园互动信箱”,孩子、家长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等诉求以书面方式提交,直接转至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因应相关学生、家长的诉求,学校、教育部门及时予以回复,并在东莞教育网、《阳光校园速递》月刊、“阳光校园速递窗”等宣传平台予以公布,进一步提醒其他的学生和家长。

  四是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以《阳光校园速递》月刊编委会牵头,邀请东莞教育网共同组织系列学生活动,例如文学沙龙、户外运动、知识竞赛、艺术评选等,并结合《阳光校园》专题月刊、“阳光校园速递窗专刊”、东莞教育网专题网页等进行充分宣传,使得全东莞的中大学生都积极地与家长、学校、教育部门进行互动沟通,使得“阳光校园”互联互动宣传平台可以发挥出更大更好的宣传引导作用。

提案者: 蒋淑军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