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东莞的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事业也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东莞的教育要在高水平的情况下继续领跑,必须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化发展至关重要的。过去几年,我市已对教育布局结构的做了合理的调整,这也是均衡化的一项措施,而均衡化发展方面还需要加强。概括地说:财政上向薄弱学校的适当倾斜;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学校领导总体素质的提高;资源共享平台的完善等。
办 法:
一、财政资金向薄弱学校的适当倾斜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公平代表着社会的公正,让每一位公民的子女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创造尽可能均衡的教育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校际分配的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薄弱学校与其他学校差距,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使最大多数的群体普遍受益。
二、加快建设较为均衡的师资队伍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过去几年,我市教育局已经在师资队伍均衡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如: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校际结对子等等,在这方面还可以更深入广泛地开展工作。
(一)加大结对学校的合作力度。让一些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需要扶持的普通学校与名校结对,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互动走访,提高全市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尽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力争短期内出成效。
(二)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开设“名师课堂”“名师讲座”“名师接待日”等,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名师、市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教师更好地发展,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使名师从学校所有变为全市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名师的作用。
(三)开展菜单式服务。需要帮扶的学校开出所需支教学科的科目,由教育局将全市的名、特、优教师进行师资的整合,列出对应的送课名单、授课内容,给帮扶的学校上课,或者开设讲座。
(四)举办教研员实践周。教研员多些时间到学校示导,包括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参与或设计校本教研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经常举办专题研讨会等。
三、全面提高校长队伍的领导水平
校长的学识、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人格魅力、群众基础对一所学校的影响很大,因此,注重提升校长及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扩大交流轮岗的领导层面,把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部分领导交流轮换。可以举办“全市校长沙龙”,组织校长立足学校发展和自身成长的实际,进行交流研讨,并请专家、经验丰富的名校长进行点评,使校长成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思想、有理论、有追求的校长。也可以邀请名校长和经验丰富的老校长走进学校,考察学校的管理,并“指点迷津”,全面提高校长队伍的领导水平。
四、不断完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东莞的教育要提升,其中关键的一项举措就是如何加强区域联动、校际合作、资源共享。近年来,教育局及相关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些工作,但是收效不尽人意,原因是诸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学校之间的竞争意识太强,合作意识薄弱。因此,产生的局面是:共享平台资源不足、优质资源得不到共享、不少教师在单打独奏、重复劳动、教育教学效率较低等等。
教育局(教研室)可以制定规定:每个学校每学期需要上传相当份量的高质量的资料、习题、课件等;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组织一帮经验丰富、高水平的教师参与编写一套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辅资料和训练题,逐年修改、完善,不要把平台弄成一个孤岛。
五、帮扶薄弱民办学校
强势民办学校有它存在的必要,弱势民办学校有它存在的理由,由弱转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了让新莞人安定在莞工作,弱势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尤为迫切。东莞的民办学校有250多所,除了其中30多所比较高端的学校,其他都比较低端,它们的生存确实是比较严峻的,生源差,教师待遇低,但是,这些学校有它们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这些学校,几百万的外来人员工作就不安心。因此,可以利用我市公办学校的师资定点定时给薄弱民办学校帮扶,可以借鉴公办学校的结对子帮扶办法,财政像支持民办幼儿园那样给予适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