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直接关系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关系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着我们未来的国民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里明确提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在广州市召开全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现场工作会议暨冬季长跑启动仪式,省教育厅李小鲁巡视员在启动仪式上发表了动员讲话并对全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但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统计,我市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阶段性下降,即由高一、高二、高三逐年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学校片面追求文化分数的“素质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现在我市高中一般都是每天上8节课,下午16:55放学,晚上还要上晚自习,但有的学校迫于高考的压力,将晚自习开始的时间由19:00提前到18:30甚至18:15,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吃饭、洗澡,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自由活动的时间和兴趣发展的时间也不可能保障。长此以往,伤害的不仅是学生的体质健康,还有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是学校对体育锻炼中的“安全”问题存在顾虑,如今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学生在正常的体育运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受伤的情况,万一发生伤害事故,家长找到学校,学校真就是吃不了兜着走。因为怕出安全问题,学校的体育课也基本将“三铁”、单、双杠、跳箱等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项目剔除出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身体锻炼得不到全面发展。

  另外手机等电子产品占用了许多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我市的高中生普遍有手机等电子产品,放学后由于缺乏老师的监管,有部分学生就偷偷拿出手机玩游戏、看视频、聊天等,乐此不疲,这部分学生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

  办    法:

  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把确保学生锻炼时间作为一项制度严格抓紧抓好,严格督察。进一步转变学校的评价标准,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衡量学校的发展,要从根本上推动学校的办学理念的转变,使学校不断落实国家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实现学生轻负担高效益地发展。各学校应当指导学生成立体育俱乐部或社团,规定学生必须成为俱乐部或社团成员,每天参加它们组织的活动,学校每天委派专职老师负责俱乐部和社团场地、器材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对学生携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严加监管。有了规章制度,重在有效落实。因此,必须加强监督的力度,要更有力度和更加专业地对于学校素质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素质教育和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工作能够有效落实,使学生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提案者: 陈丽敏、张凤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