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医疗服务、社会医疗保障、全民健康、老百姓看病就医等方面上作了大量的工作,设立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及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首诊和与医院的转诊机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社会医疗保障特别是医疗费报销制度,使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得到受益老百姓的普遍赞誉。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风等老年病不断增加,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群众对康复理疗方面的医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而目前我市在康复理疗服务与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医疗机构康复理疗配置不足,专业康复医护人员缺乏。
很多患有中风后遗症、肢体偏瘫、伤残等病人,初期经过医院的系统治疗出院后,仍需要继续接受康复理疗,各种颈肩腰腿肌肉劳损等慢性疾病也需要接受康复理疗,这些病种具有恢复时间慢、治疗疗程长等特点。目前除了虎门和桥头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康华医院,残疾人联合会在康复医疗上的规模及机构设施上相对完善外,我市大部分医院在这方面配置都不够充足,难以满足需求。特别是,目前我市社区医疗机构缺乏康复器材、专业康复医护人员不充足,导致有需要的患者不能就近得到治疗,而这些患者大多或自理能力较差,出行不方便,或工作忙没时间到大医院就诊,导致他们中断或放弃治疗。
二、康复理疗项目在医疗保险中的项目覆盖率低、报销比例低。
目前很多康复理疗项目没有医疗保障的比例报销,以南城医院为例,有30多种康复治疗项目中只有针灸,牵引,拔罐,能有60%的报销额度外,其他例如中医推拿,中频,高频,超声波,激光,电磁波,穴位注射等等项目都不在社保报销范围。一般以一个偏瘫患者几个康复项目组合的费用一般每次在120左右有社保的患者报销后一般每次在50-80元,一个疗程10天计算一般在500--800元左右,这就给很多困难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只能选择部分治疗,甚至放弃治疗。
办 法:
一、将康复理疗服务覆盖到社区,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用。
近年来,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初步成型,逐步形成“小病看社区、大病转进医院”的有效医疗模式,建议把提供康复理疗服务作为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一项基本的、也是主要的职能之一,将一些简单的、重复频繁的康复理疗服务覆盖到社区,让有需要的患者走出家门即可享受到治疗服务。
一是在社区医疗机构增设康复科,配备相应项目,比如基本的康复理疗设备:针灸,物理治疗仪等硬件设施。
二是在社区医疗机构配备充足的专业康复理疗医护人员。社区医疗机构目前已配备合资格的兼顾内外妇儿的全科医生,但中医和康复较独立的学科隶属于传统祖国医学和现代康复结合的全科医生还相对缺乏。建议增设社区医疗机构通过直接招聘有基础的专业康复医学人才,或现有学历的康复专业毕业生先到所属镇区医院培训学习后再下派社区,又或社区全科资质的医生到各所属医疗机构的康复科作一段时间的学习进修后兼顾中医康复的工作等方式,最终保证社区医疗机构配备一至两名康复或中医针灸推拿医师坐诊格局的形成。
二、加大对康复理疗的医疗保障。
目前很多康复治疗项目,例如推拿按摩,设备的物理治疗是没有社保报销的比例,由于患者治疗疗程长、项目多,这将给患者带来比较重的经济负担。建议能针对康复理疗问题,在社会医疗保障上多增设一些保障性的政策,出台实施更为现实的积极有效的社区医疗机制,更好的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