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民族的希望,十八的报告中已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减轻课业负担,增强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取向已经非常明晰。其实,如何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

  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节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目前,学校方面已经逐渐加强了德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然而,由于普遍缺乏来自家庭、社会的有效配合和支持,成效往往大打折扣,出现了在学校老师滔滔不绝一堂课,在校外就给家长一句话、一个行为,社会一个负面的信息和现象“摆平”的现象,原因是许多家长对小孩教育成长规律缺乏了解,甚至其本身没有起到正面的言传身教作用,而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原子化”问题突出,邻里关系淡漠,社区人群关系松散,社会公共活动缺失,造成社会对儿童、青少年的教化功能退化,小孩的社会教化变得碎片化,直接影响小,间接影响大,正面影响小,负面影响大,情况令人担忧。

  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儿童、青少年在家庭、在社会的时间不断增多,创造一个良好的和社会环境,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社区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承担着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理应是社区最重要的职能之一。

  办    法:

  一、发挥社区的作用,培养称职的家长。

  人一出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孩子都是在双亲直接影响下长大的,都是首先通过家庭和父母来认识世界,了解人与人的关系。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家长该如何才能做好?很多人很迷茫,目前我国家长学校都是设在幼儿园、小学、中学,这些学校职责范围内的教学任务繁重,根本无暇顾及培训家长。德国诗人歌德讲过:如果父母受过教育,就会生出有教养的子。他说的教育不是说家长的学历,而是指作为家长所学的相关知识与学习,我们都知道,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是与孩子的人格培养好坏、身心健康的程度成正比。社区可以承担起培训家长的职责,定期组织做好家长的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在周末或假期组织一些亲子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我们做好家长的能力和水平。

  二、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提供一个业余学习和活动的场所,给孩子们一个培养业余爱好的机会。

  现在的小孩子课外学习一般都是上培训机构,到周末家长们开着车带着小孩子奔波于各培训机构间,孩子辛苦、费用高,家长成本也大,还有部分小孩子可上青少年活动机构,但毕竟名额有限,并且也是有距离的问题,不方便,同时每建立一个青少活动机构政府的投入都是巨大的:场地、专职教师、专职的管理人员等,关键是其收益的小孩子少、利用率相对较低,因为这些场所一般是在周末或假期小孩子才有时间去。如果社区有类似的活动场所,或者说青少活动中心分解到各社区,把小孩子可以说不出家门就可享受到这些公共资源,除了周末或假期,晚上或下午放学早点都可去,覆盖面大,利用率高,成本费用低,家长也免去了接送的辛苦,同时也能让小孩子参加社区的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的社区意识。

  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部分工作分解到一些社区,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职能推广下放到32个镇街的成熟社区,让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服务机构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让全市的青少年公平享有公共资源和受教育的机会。在成熟社区有专人负责这些工作,他们的职能是组织、管理;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业务指导;政府投入经费,用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培训机构的老师或专家到社区讲座、教学、辅导;有关职能部门组织检查实施情况;本社区家长、学生考评。


提案者: 黎小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