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刚刚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研究和布置了深化农村改革问题。中央会议提出,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会议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对我市同样适用,我市转型成不成关键在农村。
30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中,我市抓住先行之利,在农村改革领域取得多方面的率先突破,是农村改革的成功造就了东莞今日的辉煌。尽管我市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的农村深层次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并没有根本解决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增长乏力、负担过重,基层社会矛盾多发等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地方动力不足,镇街在农村改革方面阻力大于动力,改革中存在拖沓、避重就轻问题突出。二是改革顶层设计不够清晰,长期依靠镇街去创新、去实验,结果基层对改革路径不清而导致成效不够理想。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及指导。我市基层在农村改革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探索,2009年以来我市继莞城之后又选择厚街、黄江等镇街为试点开展农村体制改革,并先后以石龙镇、麻涌镇等镇为试点进行专项改革。包括:政务中心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治安统筹、环卫统筹、村(居)调整、经济统筹、农村资产监管等。2012年市委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等“5+1”系列文件全面推动以“三分离”为核心的农村综合工作。2013年又在各片区开展政务中心试点工作。应该讲,我市农村改革“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已经完成,是需要进入顶层设计,系统推进阶段的时候了。否则,我们将会在新一轮农村改革中丧失先机,更难以引领全国的农村改革。
因此,在接下来的农村综合改革中要特别注重顶层设计,将前期积累的经验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并对先期出台的文件进行系统的梳理,出台我市农村综合改革总体思路的指导性文件。
办 法:
一是要明确改革路径。农村改革包罗万象,内容纷杂,需要明确改革的路径设计和重点方向。2014年春节前我市全面完成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换届工作。换届后(特别是农村三套班子一把手一肩挑超过80%以上,“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率要超过80%,)后,农村“三分离”改革如何推动,镇街认识不清,急需要市给以明确和指导。我们仍然认为,农村改革的关键仍然是体制改革,如果体制改革不予突破,特别是不进行村的规模进行适度调整,农村改革权责不清、负担过重的局面难以扭转,经济发展也难以实现新的突破。
二是抓好“一区三镇”农村综合改革的指导工作。2013年11月市政府印发《东莞市建设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在水乡经济统筹区,莞城、黄江、虎门“一区三镇”实施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方案中特别提出系统设计重点突破的原则。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改革拖沓,成效不理想的问题,建议结合试点镇街的实际,对“一区三镇”农村综合改革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而不是对过去实验进行机械地照搬照抄。规划设计方案要路径清晰,措施得当并具有可操作性,并经市批准后再行实施。争取利用一年的时间在农村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突破,并为全市农村改革的实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三是加强农村综合改革的领导。农村综合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公式,需要懂政策、有经验、敢作为的人去领导和推进,建议尽快成立市级农村综合改革领导机构,并抽调精兵强专门负责农村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加强统筹,系统设计,分类指导,组织和实施改革的该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