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们认为,着眼长远、注重质量,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已经成为我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环节,这也是我市在实现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任务的关键,而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2013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每年约1400万人)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大力推进人口城镇化也是我市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市经济转型提供稳定人力资源的保证,也是实现我市社会和谐稳定的最重要基础。
传统城镇化过多的考虑土地的城镇化,本地人口的城镇化。通过对土地滚动的开发搞房地产开发搞市政设施建设,导致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土地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本地农业收入比重不断减少而逐步转变为居民(市民)。然而由于忽略了产业和本土城镇化人口的支撑,一些城市出现“鬼城”现象,导致房价非正常下跌,带来银行信贷难以回收,经济下滑,政府债务缠身、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仅靠土地开发搞城镇化没有产业及配套产业人口的支撑的如同空中楼阁难以持续,地产泡沫也终有一天会破灭。我国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问题,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思想,新型城镇化特别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并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多方面的平衡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打造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就我市而言,政府公布全市城镇化水平已达88.6%。与有些内地城市不同,我市的城镇化有强大的产业做支撑,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5010.14亿元,特别是二、三产业比重占绝对优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市城镇化水平是按照当地户籍城镇人口除以总户籍人口的比例,并没有考虑支撑我市产业发展占绝对比重的新莞人城镇化问题,我市近90%的城市化水平值得研究和推敲。如果考虑超过600万的新莞人城镇化问题,我市的城镇化水平可能还要低于全国城镇化率52.6%水平。从实际情况看,我市总体消费水平低,房价偏低(与邻近的广州、深圳差距甚大),社会管理问题等都与我市处于“半悬浮”状态的新莞人的城镇化问题密切相关。可以讲,房价与广深阶梯差距的基本消除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重点研究解决常驻新莞人为主的城镇化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关系到我市实现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重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为了引进优秀人才,解决新莞人口城镇化问题,2010年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积分制入户暂行办法》,尝试解决新莞人入户问题。但从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据统计,近年来我市通过积分入户的人口2.7万人,与庞大的新莞人队伍和我市产业需求差距甚大。出现这一状况,一方面是因为新莞人普遍对东莞认同度不高,植根性不强,有意愿入户东莞的新莞人多数只为了子女读书,而东莞的“积分入读公校”的政策已能满足这一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入户的新莞人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资源使用等方面还难以真正享受市民化的待遇;另一方面,新莞人入户门槛设置不够合理,如过多考虑在学历、在东莞参保等因素,忽略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实际能力等等。
办 法:
我市人口城镇化问题已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在我市面临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双重压力下,如何既能有效解决我市包括新莞人在内的人口城镇化问题同时又能引进与我市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是关系到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可喜的是,我们看到2013年12月17日市政府公布新的人才入户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让我们看到市政府对解决我市人口城镇化问题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文件对入户东莞类型、范围、条件、程序等进行了合理的设定,并特别注重有专业、职业技能型年轻人才的引进,并确定了人才准入和积分入户两类人才入户政策框架。该项政策是顺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我市人口城镇化的重大政策举措。结合我市即将出台的人才入户政策,为确实解决好我市人口城镇化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将人口城镇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人口城镇化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他不仅仅涉及人口的入户问题,还涉及创业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建议,一方面市对完善后的人才入户政策尽快正式出台,并要求各镇街各有关部门深入企业、社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将符合条件的人才尽快办理好落户手续;另一方面市发展与改革部门要将人口城镇化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不仅要提出与我市产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口城镇化目标,而且对的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后的配套政策、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措施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同时还建议将人口城镇化工作纳入市2014年重点工作内容予以推进和落实。
二、解决好人才入户的市民待遇
人口的城镇化不仅仅是入户一项政策能够解决,关键在落户后如何能够给解决市民待遇的问题,否则,随着全国各地入户政策的放开,人才难以真真植根东莞。为此,建议市相关部门对我市现有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和梳理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将新入户东莞的人才顺利而自然地纳入到市民保障和公共服务和管理的范围,使他们不仅能落户,而且能安心、快融入,有动力真真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生力军。
三、不应忽视我市农村人口城镇化问题
以人才职业技能入户为条件,重点解决好以新莞人为主的人口城镇化问题的基础上,不应忽视我市农村人口的城镇化问题。按照官方公布的88.6%的城镇化水平,我市也有超过20万人的农村户籍人口,再考虑村改居或其它方式转为非农户口的农民尚未真真完成市民身份的转换因素,我市农村人口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如何解决好我市城镇化后农村户籍人口城镇化问题需要引起市的足够重视。建议一是结合农村改革对于农民就业给予优先安排机会,二是要加强就业技能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三是政府推动创建村居友好型企业,鼓励企业优先解决本地居民就业,一方面让村民通过二三产业就业成为主要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职工获得当地村(居)和政府的有力支持,实现多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