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位于珠三角中心,珠江下游水网地带,地理位置的优越使我市的自然水资源十分丰富,为我市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但是,制造业的高度发达和人口的大量增加必然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容易造成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我市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对水资源利用的透支,尤其是改革开放前期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不足, 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相对经济迅猛发展的速度来说相对滞后, 对于水环境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同时, 由于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之间紧密的水力联系, 从而使浅层地下含水层不同程度地也受到与地表水相同类型的污染, 导致水环境的整体恶化。水环境恶化和水质性缺水的窘境,已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莞的水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力度,多管齐下,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我市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随着市政府颁布实施《东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划定多个水库水源保护区、对东莞运河、茅洲河等多条流经我市的河流进行整治、开展截污治污工程,在全市范围及建设多个污水处理厂,以及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和水利建设财政投资力度,尤其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水乡地区统筹发展的战略决策等等,对我市地表水环境的治理提供了较好的硬件基础和社会氛围。

  但是,我市地下水环境受污染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例如,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建筑物基础下沉或沿海镇街水域海水入侵;因重金属污染导致地下水质下降;以及地表污水回灌地下水污染等情况仍未根本好转。根据东莞市水环境和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为了保障和提高城市的供水能力,地下水资源应该列为城市应急供水的重要资源。为使社会经济和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并考虑到水环境的系统性及地下水的可恢复性,地表水和地下水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的水环境进行保护, 对不良水环境进行整治。

  鉴于上述问题,市政府应在地下水污染整治方面同样加大投入,为我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水资源整体环境。

  办    法:

  一、开展地下水源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建议我市相关部门开展地下水资源保护方面的研究,掌握我市地下水环境的整体情况,提出我市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目标和远景,制定地下水资源利用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规划,合理制定地下水开采利用的总量和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对我市中部、南部等部分地表水缺水镇街,建议在充分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考虑划定一定数量的地下水源保护区, 对列入供水应急预案的地下水规划开采区也要研究制定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方案。通过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 制订和完善相关的地下水源地保护法规和条例,建立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卫生防护带, 清理保护区范围内的工业、生活、畜牧养殖业及其他各类污染源, 保护好地下水源地。

  三、监测地下水源水质状况。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除地下水源主要开采区外,对规划开采区或其它区域也应尽早建设或完善监测点,并建立持续的监测机制,监测内容和要求可按有关规范进行,以实时、全面地掌握我市的地下水质状况,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利用服务。

  四、控制地下水开采总量。建议做好地下水开采的控制性开采计划,加大水政执法力度,防止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环境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 保护好地下水资源。

  五、继续加大地表水污染治理力度。地表水与地下水具有相互转化的特点。东莞市北部和西部地下水质较差, 与地表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排放关系密切。治理好地表水污染, 对地下水质改善有直接关系, 处理同等程度的地下水资源污染, 要比处理地表水体污染难度大得多。因此,建议从源头上治理地表水污染,截断地下水污染源头和污染途径,减轻地下水环境受地表水污染影响的程度。

  六、实施取、用、排水全过程的统一管理,加强“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污染者付费“的经济原则,分清责任,加强管理。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