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人工流产大国,每年约有800-1000万人次的人工流产,而广东省又是人工流产发生最多的省份。其中重复流产率为55.9%,大于3次的频繁流产比例为13.5%。资料显示,45%重复流产的间隔时间在半年至1年半,而1年内尤其是6个月的重复人流危害最大,称为高危流产。

  人工流产手术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伤害极大,可能造成宫颈粘连、宫腔粘连、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一系列并发症。重复流产上述出现的机会更大,严重会损害生育功能甚至是继发不孕,给女性心理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

  为了让广大女性了解人流伤害, 2009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发出倡议,推动PAC项目在我国的开展和落实,并于2011年4月发布了我国首部《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指南》,为我国广泛开展PAC项目服务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和参照基础。

  PAC是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PostAbortionCare)的简称,是一项围绕“引导女性在流产后如何正确避孕”而开展的一项关爱女性工程。PAC是一种标准化的服务流程,通过一对一的咨询和集体宣教,来向前来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患者宣传避孕知识,及时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

  目前,东莞只有石龙人民医院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核,并正式挂牌成立PAC门诊,另外虽然还有东莞妇幼保健院、厚街医院、常平医院、大朗医院等几家医院成立了PAC门诊,但就东莞整体来说,PAC项目工作的推广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东莞的育龄妇女,特别是外来农民工妇女,缺乏科学的避孕知识,对避孕方法了解不足,甚至存在很多误解。而根据相关调查,93.9%的流产后女性愿意接受流产后宣教,认为医院的可信度较高。因此建议东莞市大力推行在医院妇科建立PAC(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为女性提供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咨询服务。

  办    法:

  一、以行政措施推广PAC项目。

  建议由东莞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组成“流产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PAC)推广工作组”,在全市范围内的医院推广妇科PAC项目建设。通过组织会议、学习培训、行政指令,让医院了解PAC建设的意义,重视PAC项目。

  二、加强宣传,提高育龄妇女对PAC的认识。

  建议政府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地宣传PAC知识,例如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海报、小册子等。加强对育龄人群科学避孕的教育,降低流产特别是重复流产率,保护她们的身心健康。

  三、出台PAC建设指引,引导医院落实项目建议。

  建议政府出台PAC建设指引,为医院妇科设立PAC项目,提供场地、配套设施、人员配备、经费预算等提供指导。

  (一)依据PAC评审标准制定相关制度。

  相关制度包括:PAC服务流程,人员制度,PAC咨询技术服务规范,随访制度,PAC知情同意书,PAC健康处方

  (二)建设集体宣教和一对一咨询场地建设,包括宣传展板,宣教资料准备,多媒体设备应用,避孕药具的展示。

  (三)PAC咨询员的工作开展。

  咨询员是整个PAC工作的核心。PAC咨询员应由专人负责,经过培训并取得咨询员资格证书,按照PAC咨询技术服务规范开展工作。

  制定工作安排:轮流或配合进行咨询,宣教和随访工作

  制定人员选定:具有多年人流室相关护理工作经验,熟悉相关工作流程,对患者态度热情,责任心强,能耐心解答患者疑问

  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参加专业咨询员培训班,去外院学习或进行经验交流,内部培训加总结

  (四)完善随访工作

  除了集体宣教和一对一咨询以外,公布随访咨询电话,做好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内工作,了解人流术后的恢复情况及避孕措施的落实,同时也可检验PAC工作的成效。

  (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PAC服务目标,提高服务覆盖率和随访率,增加高效避孕方法的落实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计划生育是以避孕为主,流产只是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流产率,需要通过持之以恒的生殖健康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殖健康促进局面,逐步提高育龄群众的避孕意识,使科学避孕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会有根本改观。PAC这项系统工程首先从流产后避孕这一关键点着手推进,把重复人流率降下来,在一段时间内让重复人流现象有个明显的改观。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