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市出租车市场,没有受到有效监管的“黑色出租车”(以下简称“黑的”)横行,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了我市城市形象,笔者认为应该进行整顿。
一、我市需要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出租车市场。出租车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是文明城市的一个窗口,是市民安全出行的一项措施,是维护城运市场公平竞争的具体体现。如果不整治好出租车市场,不仅会损坏“文明东莞”的声誉,更重要的是:市民没有了安全感。
二、“黑的”长期存在造成治安问题,影响了“平安东莞”的建设。“黑的”在东莞的猖狂由来已久,类似因争抢客源而产生冲突,打架斗殴致人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如:有一次,虎门博美社区一带正规的士司机,与十余名黑的司机群架互殴,后一名的哥遭绑架。还有一次,东莞市交通局一名运政执法领导因误乘黑的士,拒绝降价不打表行为,而遭到十余名黑的哥持铁棍围殴。尽管东莞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并且于2011年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打“黑的”整治行动,但至今,打“黑的”的收效甚微,“黑的”依然横行是个不争的事实。
三、“黑的”存在的原因:1.由于东莞行政架构是市管镇,对于公共交通的规划和设置就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困难的一面:跨镇公交车路线长,间隔时间也长。另外,由于东莞市民小轿车的保有量高,所以导致镇内的公交车的空载率也高,空载率高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为了避免浪费,只好减少车次的运行。这种矛盾引发的现状从客观上给“黑的”提供了一个市场。2.我市地缘宽广,市场容量不平衡,许多地方因乘客稀少,出租车无法正常生存。如果在那些地方按照正规出租车方式营业,出租车司机根本没有盈利空间,甚至会亏损,所以,一些地方很难看到出租车经过,市民“打的难”。而“黑的”投入成本低,因此,“黑的”就有了生存空隙。
四、打击“黑的”难度大的原因:1.流动性大、范围广,打击难度大。一些非法营运车辆流窜于镇街交界区域经营,一发现执法人员就立即逃跑至交界地甩客,增加了执法部门的查处难度。2.暴力抗法多,查处危险性大。不少“黑的”司机被查处时,不顾一切撞开执法车辆逃逸,个别“黑的”藏有铁棍、电棍、管制刀具等。3.交通执法部门的调查执法手段有限,例如:“黑的”司机抗拒执法时,无法限制其人身自由;对假出租车违法经营团伙,缺乏调查和打击手段等。4.有的市民忽视自己的安全问题,为了省时间,图方便,或者为了贪图价格便宜而选乘“黑的”。
办 法:
一、建立联动机制,交通运管部门、公安、交警等部门,实施跨部门联合执法,像“禁摩”一样来整治“黑的”。对内实施片区联合执法,整合各分局力量,扩大打击声势,责成其加强有关路段的巡查力度,一旦发现假牌套牌出租车非法营运,坚决依法查处。对外联合穗深惠周边城市兄弟部门,实施跨市联合执法,打击四市边界非法营运。
二、加强巡查执法力度,加强错峰执法和夜间执法,采用流动巡查与设卡查车相结合,便车隐蔽探查与执法车有力执法相结合,重点区域重点整治与普通路面保持监控相结合,打击假出租车非法营运。
三、清点“黑的”窝点,公布“黑点”。有力打击假出租车窝点,对假出租车聚集点实施端窝行动;深挖假出租车、假顶灯制售源头,铲除假出租车制假售假窝点。
四、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充分意识到:乘坐“黑的”车辆没有安全保障,经常发生甩客、殴打乘客等行为,提醒市民为了自己的安全,一定要抵制“黑的”,自觉搭乘正规的士,并协助交管部门举报和遏制“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