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后,也吹响全国医改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角号,促进我市医改前进步伐。

  我市医保全民覆盖,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医改试点已按计划落实实施,但面对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全市人口结构不断转变,外来民工等流动人口逐步减少,全市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以及全市各镇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其人口结构不一样等影响,等等,必然导致全市医疗市场需求和医疗保障的变化,要求我市医改内容和实质不断深入和变化。

  自从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东莞市中医院两家全市最大综合公立医院先后整体搬迁到环城路之外以后,造成了市内特别是老城内区市民就医的困难和不便。东莞市人民医院搬迁两年后,红楼医院院区和卫校校区一直闲置不用,造成许多资源空闲和浪费,尽管市政府各级领导一直尽力筹划红楼院区的重建工作,并取得很大进展,但至于新建一所什么规模、什么特色、是否符合我市医改发展的医院,仍值得大家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希望新建医院能成为我市医改医院的典范,开创我市公立医院改革新局面。

  1、目前全市医疗布局和市镇医院的规模已大大满足全市市民的需要,再加上我市民营医院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市内东华医院、康华医院两家民营三甲医院的快速提升,已基本满足市民对综合医院的需求。再在市内建一家大规模的综合医院,已经不符合我市医疗发展的规律,会造成恶性竞争,浪费资源,这不应是新建医院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2、各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顺利开展和发展,必然造成当地医院业务冲击和医院经营性质、经营规模的改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政府办政府管,镇区公立医院是自已经营,并也承担相应公立医疗任务。在同一镇区让二者性质不同的医疗单位相对对立和竞争,会造成新的不平衡和矛盾,也就是说:社区医疗的发展和完善,必然导致当地医院业务或规模的萎缩,特别是院前急救和灾害医疗救助等投入和水平的减少,影响市民的生命安全,所以急需另一种公立的医疗机构进行补偿和协调。

  3、我市社区卫生服务要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作为支撑,特别是社区医疗的主要对象是老年患者,所以我市迫切需要一个作为老年医学的培训教育基地,来加快社区医疗的人才培训和建设,从而可解决目前困惑我市社区医疗发展的瓶颈。

  4、目前全市院前急救及灾害等突发事故医疗救助任务,全靠各医院急诊科承担,目前我国医院的急诊科性质呈社会性、公益性、任务多,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大多数医院对急诊和院前急救投入较小,特别是灾害救助能力不高,急待加大对其的投入和统筹,按我市的规模和经济实力,应成立一支由政府财政支助的实力雄厚的灾害医疗救援队伍。

  5、我国老年化趋势日益明显,东莞也不例外,老年化必然减少家庭和社会的劳动力,尤其是老年医疗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必然影响和拖累一个家庭,继而影响全社会的劳动力和社会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未雨先筹谋,我市急需打建一家市级规模,以急诊急救、老年康复医学、传染病三位一体为特色的,既可联系社区医疗服务和镇区医院的急救医疗,又可以保障老年人就医问题,解放劳动生产力,同时为社区医疗培养医学人才,可保障社区医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所以新建东莞市人民医院红楼院区应该是收支两条线,包含急救中心、老年病医疗及康复中心、传染病防治中心为特色的市级综合医院,既可避免新建医院与其它大医院无序竞争而影响发展,又可为社区医疗进一步发展、全市灾害事故医疗救助保驾护航。

  办    法:

  1、新医院的建设,应是收支两条线。政府投入,政府支付,全面体现医院的公益性和慈善性。

  2、新医院的架构:

  (1)采用聘用制,实行院长负责的院务制,院长应具备医改新思维和办院理念。

  (2)医院建设:采用医院——临床科室二级制,取消医院职能科室,减少人浮于事和职能科室院内内耗和不作为现象,提高效率。

  (3)医院管理:采用各专业委员会制度,如:医务委员会、医疗质控委员会、护理委员会、院感委员会等等,各委员会仅设秘书办公室,其余会员都由各专业专家组成,由专家制定各专业会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全院职工共同参与,共同负责,提高全院职工积极性。

  (4)实行院务委员“线条”垂直管理模式,即每个院务委员负责若干临床科室的所有事务,理清医院—临床科室的关系,院务委员直接负责,垂直管理,一可即时解决临床科室所遇到的困难,把临床科室可从烦杂人事、行政任务中解放出来,更有时间、更有效率、更负责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病人;二可促使每位院务委员更有效、更负责的为临床服务,提高整体效率;三可转变目前医院的院—科—临床三级管理的官本位主义、职责不明、相互推萎等懒撒现象,更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医改精神和未来医院发展模式。

  3、医院规模:3年内先开放500-800张病床左右,发后逐步发展。

  4、医院特色:老年病医疗及康复治疗中心、全市医疗急救中心、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心三大块。

  5、新医院各学科人才筹建:开始可从市人民、市中医院等市级医疗各学科派送一名医疗骨干组成各学科带头人,再由全市各镇区公立医院按计划轮流派遣相关医疗人员进行支援,支援时间一年。若工作能力强、表现良好的可申请留院工作,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6、医院职工待遇参考市人民医院待遇,同时积极探讨绩效考核机制。

  7、新医院的近期的高新医疗、大型设备高新检查可与市人民医院充分合作。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