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转诊是指医疗机构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双向转诊制度实施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起到积极作用。目前我市在实施双向转诊中遇到瓶颈,影响双向转诊顺利开展,其中“向下转诊难”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医院的分级分工不明晰。近年我市医疗市场得到较大发展,原有镇街医院不断发展,同时也涌现一批民营医院,全市各医院的分级和分工逐渐模糊,这样不利于全市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2)大型综合医院有不断扩大膨胀趋势。群众就医时出于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往往倾向于选择条件好的大型医院,导致医疗资源向大型医院的积聚,大型医院处于长期资源过度利用,本应将资源集中于治疗疑难重病的三级医院和综合医院,其大部分资源和精力却被常见病、小病所占用,造成资源浪费。大型医院为能提供更多的服务不断扩大自身规模,但这趋势不利于医院的技术进步,造成“大而不强”的结果,也挤占一二级医院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形成大医院医疗资源过度利用而基层医院则利用不足的突出矛盾。如何使三级医院和综合医院回归其应有的“高尖精”地位,集中资源履行其职责,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双向转诊缺乏科学细致可操作的工作指引。近年来, 我市不断进行双向转诊的探索,出台了双向转诊纲要指南, 但目前出台的转诊指南主要为纲领性文件, 纲领性指南只能起方向指引的作用, 实际操作性不强,转诊医生自由裁量权较大, 在目前转诊意识还不强的情况下, 容易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4)现行医保基金分配制度存在不合理。我市目前采用总额预付的方式结算参保人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具体做法是每年初核准各定点医院年度总额,日常按每结算周期(月度)总额偿付,年终进行考核清算。在资源分配上,我市的医保基金每年有40%以上的资源集中在大型综合医院上,相对而言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占的比例却很少,这种分配方式不利于医疗费用的控制,还会造成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大医院集中,挤压了基层医院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医疗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实现双向转诊,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构建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序、便捷、经济的双向转诊体系,真正使三级医院承担起诊治疑难杂症的功能。一二级医疗机构真正履行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任务,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得到运行模式和制度保证,有效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减低医疗成本。

  办    法:

  一、理清全市医院的分级分工

  将全市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都将纳入分级分工管理之中。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医疗机构的人员技术水平、医疗设施条件,科学界定市、镇、社区三级医疗机构的职能定位,合理划分各级医疗机构对应的患者群,并对全市同级医疗机构进行科学的服务区域分工。医院分级分工管理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管理和医院微观管理的双重机制,完善各级医院功能,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达到充分合理利用有限卫生资源,在我市实现“做大基层医院、做强三级综合医院”,让群众在本市享有更好的医疗服务。

  二、建立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双向转诊指南

  双向转诊是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而进行的上下级医院间、专科医院间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制定合理的转诊指南, 是保证双向转诊工作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探索以疾病分类分级等综合评估上转和下转的转诊指南可以很好地起到了规范医生转诊行为的作用。

  三、加强双向转诊与医保制度联动机制

  双向转诊制度要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联动。实施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或多种方式结合的预付制改革,激励医院关注卫生服务成本的降低,激励双向转诊下转的通畅。政策上明确规定哪些情况必须严格执行社区首诊,同时明确规定哪些情况下上级医院必须将康复期患者转回下级医院或社卫中心,真正从政策上对双向转诊进行约束。加大不同等级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价格差距,加上医保的政策,比如规定首次就诊应选择社区医院或一、二级医院,否则自付比例会加大;当医生认为应该转诊时不予以配合的自付比例也应加大,这样通过价格的杠杆作用能起到较大的分流和调节作用。实行不同的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疑难危重的转往大医院,加强对需方的约束。

  四、实施医保总额预付制改革严控医疗费用

  付费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控制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有效办法。总额预付制是由政府或医疗保险机构同医疗机构协商,事先确定年度预算总额,在该年度内,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全部在总额中支付,“结余留用,超支不补”。我市现阶段的总额预付资源分配比较注重大型综合医院的份额,造成病人和医疗资源大量向大型医院集中,不利于全市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健康医疗格局的形成。建议我市总额预付的资源分配方面要更多重视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把较大份额的资源分配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把好首诊关,根据病人疾病病种和病程决定向哪级医院进行转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集中在基层医院治疗,三级医院和综合医院回归其“高尖精”地位,集中资源发展技术,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全市的医疗费用的增长,也可以达到“做大基层医疗服务网,做强高级医院”的目的。

提案者: 袁明杰、杨小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