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莞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东莞现有户籍人口180万,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3.5%,东莞已经呈现老年人口数量多、高龄趋势明显的特点。如果不能丰富的文化生活,老年人群就会感到孤独寂寞,就会引发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疾病,就会给社会的和谐带来不良的影响。那么,如何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这个问题涉及到家家户户,涉及到“幸福东莞”的建设,也是东莞“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中央和各级政府对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非常重视
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广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第十六条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文化、体育、公共娱乐等场所,应当设立适合老年人活动的项目及设施;社区、村要配套老年人活动场所和设施,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东莞市政府也在“文体休闲、维权服务等方面为老年人开拓更多、更优惠、更便利的优待项目”。
三、东莞老年人文化生活软硬件设施目前的现状
(一)软件方面:
尽管我市各级政府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但仍然存在着配套规章制度尚不完备,社会养老文化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不规范,工作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另外,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各种社团组织还没有完善。由于缺乏各种组织的活动引领和指导,老年人丰富的文化生活没能得到普及和推广,有不少老人都是用打麻将或者长时间地看电视的方法来排遣孤独感。
(二)硬件方面:
老年人文化设施还有待建设和完善。目前在一些社区还缺乏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 “三室一场”(图书室、健身室、娱乐室、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场所。尽管我市也先后建起了一些老年人文化娱乐设施,如棋牌室,图书室,运动室等;创办了一些老年大学,开展了活动,如:老年人体育运动会;老年大学的钢琴班,书画班,莞城“金凤凰”老年女声合唱团,东城东泰花园小区,中信社区老年大学等等,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还有待加强。
办 法:
一、在软件建设方面下功夫
(一)加大健全老年文化工作架构的力度
1.不断完善我市的老年文化体系建设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基层老年人的服务管理机构,加强全市老年文化活动的管理和组织协调的工作力量,不断提高其服务和管理水平,相关部门联手打造老年文化生活工作平台,为进一步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2. 加大市、镇区的老年社团组织的建设力度,对基层老年活动的开展加强指导。做到工作有人管,队伍有人带,活动有人抓,为基层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以社区或行业为单位,以爱好为基础,采取多种方式成立各类老年社团组织,如:音乐、书画、舞蹈、钓鱼、养花、旅游等社团和协会。
3.成立老龄产业发展促进会,加大老年文化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力度。同时老年人也要从各自的年龄、特长、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出发,自我设计,将老年生活的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
4. 与新闻媒体联合对老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宣传报道,宣扬老年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和好处,创办老年人的专门栏目,出版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刊物,提倡尊老爱老敬老的风气。
5. 将老年文化建设纳入老龄工作考核,基层老龄工作部门要将老年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抓出实效,并将老年文化建设作为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评选条件,为开展好老年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二) 加大老年文体活动的组织力度。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需求,打造老年文化活动名牌,加大老年文体活动的组织力度,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展示老年人的风采,吸引老年人投身到科学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中。
(三)、加大老年人文化方面的优待力度。
针对我市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协调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加大老年人文体活动方面的优待力度。 如:公共体育健身场(馆),除举办正式比赛和商业赛事外,应在开放时间对老年人免费;影剧院应在适当的时间对老年人实行门票半价优惠;对贫困老年人家庭,在有线电视初装费、月租费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价格优惠。
二、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完善
1.要加强老年人文化生活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利用各社区及周边现有的空置房和场地,修建和完善“三室一场”(图书室、健身室、娱乐室、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搭建起一个学习、休闲、娱乐、交流的平台,确保老年人学习看报有场所、开展活动有阵地、交流信息有场地,以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2.完善和建设好各基层老年大学与文化社团的场地,并使其逐步正规化,老年大学的课程可以按照老年人的爱好和兴趣设置,灵活机动,让老年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