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与内外环境的变迁,大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社会工作者主要是在中小学开展,但忽略了高校学生的需求。高校学生不仅是社工的服务对象,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管理者。
近年来,东莞地区的高校数量逐步增加,已经有包括东莞理工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医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亚视演艺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等几所高校,新的高校如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东莞光明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育才科技职业学院也在陆续筹建当中。我市在校大学生已超过5万人,未来2-3年人数将会达到10万人左右。这一庞大的人群是东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水平崛起所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人群。由于心智未成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情感、学习、交友等方面遭遇挫折后极易出现过激或极端行为。如近几年高校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呈多发态势,因交友不慎而引发的刑事案件也开始出现,甚至有因心理缺陷而衍生的恶性杀人事件。另据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的数据表明,在2011年和2012年,东莞都发现有在校大学生感染了艾滋病,年龄介乎18至19岁,都是通过性途径感染的,当中有异性性行为,也有同性性行为。这些事件虽然都是偶发事件,但一旦发生,其所导致的社会效果往往难以控制,特别是在如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达的条件下,一个局部的小事件有可能被放大为全局性的大事件。这些表明,社会更需要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需要通过社会工作进行适当的干预、辅导来帮助大学生的心智健康成长,从而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其次,在东莞现有的高校中,对学生事务的管理几乎都是非学生类专职工作人员来担任。非学生类专职人员担任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固然具有专业性、稳定性等优势,但也剥夺了学生进行自律和自我管理的机会。在校学生如果能与专职工作人员、社工一道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除了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勤工助学岗位外,还将能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实现“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更有利于促进宿舍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校园,为培养社会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喜的是,东莞理工学院已经在2013年初尝试开展了社会工作进校园工程,通过成立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聘请在校学生来参与学生事务的管理工作,通过引入社会工作者机制,实现“双工联动”来助推心理普查、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辅导等工作。这些工作目前已经顺利展开,也收到了初步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他们的心智成熟和心理健康,锻炼了他们的自律、自我管理能力,为建立和谐校园做出了贡献。
办 法:
1、在东莞各主要高校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力争在2-3年时间内完成相关软硬件建设和人员配备工作,并能为辖区内学生提供包括新生适应、学生社区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工队伍能力提升等在内的功能服务,促进在校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心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社会培育技术过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和综合素养高的人才。
2、加强对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站运行的指导,规范其运作行为。建议成立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站协调小组,用于指导各高校的社会工作服务站筹备和建设,并促进各服务站的平稳运行和规范、高效运作。
3、加强高校社会工作服务的协调与沟通,促进高校在社会工作服务方面的协同创新。各高校可以在协调小组的指导下,进行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多方联动,探索建立高校“社区大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开创高校社会服务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