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我市上报的《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8)》(即新一轮建设规划),新建线路总长约127公里,包括1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和3号线一期。其中,1号线全长69.6公里,西起麻涌西站,南至黄江南站,并在黄江南站预留了延伸至深圳的条件,其延长衔接段约8公里,可与深圳6号线在光明新区站换乘衔接。

  一、与深圳衔接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

  根据《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方案,规划了广州-东莞市区-深圳的城际线路,即从广州经济开发区,经过东莞市区、松山湖后进入深圳的光明。但在后来的《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线网规划》中,并未规划该走向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路通道。因此,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深圳6号线的衔接,可弥补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的不足,形成我市轨道交通与深圳地铁网络之间的快速联系,有力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水平崛起战略实施,促进珠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二)有利于我市与深圳、香港快速便捷联系

  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连接东莞的西北片区、中部片区和东南片区,加强了中心城区与沿线各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深圳6号线由深圳北站至松岗,全长37.85公里,设站20座,其中换乘站6座。连接龙华街道新城、石岩、光明、公明、松岗等片区,并通过龙华线换乘至福田中心区。因此,加快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深圳6号线的衔接,可进一步快速构建莞、深两地1小时生活圈,并形成联系香港又一快速便捷的交通通道。

  (三)有利于促进黄江及周边地区的发展

  黄江镇与深圳光明毗邻,因远离大型交通枢纽,交通主要依靠公常路与深圳连接,长期制约了该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与深圳6号线的衔接,可进一步加强黄江及周边地区的对外联系通道,充分发挥其地理位置优势,率先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吸收先进的电子科技、商贸等企业和人才入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一)存在立项报批程序的问题

  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深圳6号线衔接线路必须首先纳入到两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建设规划中,才能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再开展工程建设。目前国家对此类项目的立项报批无明确的规定。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至江苏昆山,已开通运营,是全国首条跨两省(市)的城市轨道交通,但在规划立项上经过了较长的论证程序。因此,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深圳6号线衔接在建设报批程序上,还需解决规划立项报批层面的程序问题。

  (二)延伸线路在深圳境内的路由还未明确

  目前,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深圳6号线均处于建设规划阶段,并在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两条线路的衔接接口条件、方式和位置也仅属于初步构想阶段。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延伸至深圳境内的路由、敷设方式、站点设置,以及与深圳6号线换乘形式还有待深圳市规划等部门研究和明确。

  办    法:

  一、规划部门加快与深圳市规划部门联系,研究确定深圳境内延伸线路路由、站点设置方案,进行规划和用地控制,确保延伸线路路由、站点设置的可行性和工程建设的可实施性。

  二、发改部门加强与国家相关部委沟通,争取国家政策层面支持,同时了解和学习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规划、立项程序以及运营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三、深莞惠三市于2009年开始每年组织召开党政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建议我市相关部门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尽早研究确定衔接线路的路由、出资方式、建设模式、运营方式、收益分配等事宜,以加快推动项目的实施。  

提案者: 许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