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我市公开三公经费,迈出了政务公开的关键一步,展示了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三公经费公开工作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且已经引起了社会舆论的质疑和批评。主要表现在:
1.公开工作过于笼统。只有总数字和分项数字,没有每一个具体事件、具体项目的数字。公开的目的,是便于民众监督,没有具体详细的数字,就无法进行监督。
2.真实性令人怀疑。多数部门公车经费为零,有点儿黑色幽默。尽管后来有回应说我市多数政府部门在车改后已无公车,但依然不能打消怀疑。
3.公开限于市级部门,镇街一级尚未公开。东莞行政架构特殊,镇街甚至管理区是三公消费的大头。袁宝成市长曾说过对某些镇街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触目惊心”。
三公消费问题,意义重大。它关系到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关系到纳税人税负和民政福祉,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千秋大业。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办 法:一是尽快公开详细的三公消费账目。二是尽快推动镇街公开三公消费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