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中小学校门口小卖部的乱象,我们对东莞镇区的一些中小学校门口小卖部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调查显示:
现在一些学校尤其是小学,校外门口存在着很多小卖部,这些小卖部看准了学生的口袋,一些不法商贩唯利是图,向学生卖一些垃圾食品、一些不健康的玩具等。小卖部里的东西大多不卫生,有的同学食用后就会产生异常反应,如肚痛,腹泻等症状,对我们学生的身体危害非常大。
有些小卖部没有经营许可证,他们经营的商品都是面向学生,但这些商品的质量却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小卖部都去不正规的食品加工厂进货,这些小食品很多是没有明确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没有认证标志的“三无“产品,存在出售过期、变质、裸体食品的现象。而且还是进一些廉价、卫生不达标,加工工艺落后,包装粗糙,容易被污染的垃圾食品和饮料,并且含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中小学生只要价格低就会毫无顾忌地去购买食用,小孩子经常食用会损害身体健康。
还有些小卖部里有卖私彩的,经过调查发现,小卖部内名为"刮刮卡"的彩票实际就是非法的私彩!是带有盈利性质的非法彩票。彩票的成本很低,私自印制、售卖的目的完全是为了骗取少年儿童的钱财,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小学生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比较弱,购买这种兑换现金或奖品的卡片很容易上瘾,一旦上瘾,便会影响到学习及心理健康。另外,过早接触这种彩票,也极易将他们的身心引向畸形发展,容易养成"投机取巧"的心理。如果他们从小就认定要通过摸奖获取财富,就很容易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同时也危害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不及时的严格管理,将会后患无穷。
有些小卖部允许小学生赊账和存钱,这种经营行为属于诱导消费。他们为了盈利,没有考虑到育人,更没做到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小学生心智不成熟,没有完全行为能力,如果学会了赊账或存钱消费,很有可能诱发一系列不好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如花钱大手大脚、无节制甚至偷钱等,这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还有一些小卖部为了赚钱,竟然大肆向小学生出售“流氓证”、“处女证”“咀咒卡”等不良物品,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小卖部里的物品大多数都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有着消极的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小卖部的经营行为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小卖部老板也必须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办 法:
1.学校组织以各班级为单位,以食品安全为主题,召开班会,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要求同学们不要去无证经营的小卖部购买食品,更不能购买过期、变质、裸体食品和三无产品,确保学生的安全。
2.教育学生控制住自己,不沉迷私彩与少吃零食,集中精力学习,刻苦认真。依法打击校园周边小卖部非法销售彩票与零食的行为,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有关部门要对这些摊点和小卖部进行检查,督导和规范,责令其进行整改和规范化的经营。有关部门要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周边食品安全检查,落实辖区内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人,做到每半个月巡查一次,确保学生食品消费安全。
4.以“六查六看”为主要监管内容,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打无证无照、“三无”、过期、假冒伪劣食品及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违法行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同时,按照《食品安全法》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和进货查验记录等自律制度,督查食品流通许可证及“一票通”的落实情况,加大整治力度,加强日常监管,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监管职责,切实维护流通环节食品市场秩序,保障校园周边食品消费安全。
5.建议在小学校门前设立警示标志,设立宣传牌。学校要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努力建设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的阵地作用,抵制校园周边不良文化对学生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