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到2012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达25.8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4.12%。其中70至79周岁7.44万人,80至89周岁3.8万人,90至99周岁0.46万人,百岁老人109人。纯老年人家庭老年人约5.14万人,占老年人数的19.88%。尽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使我市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养老机构空置率高、家庭照料人手不足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种介于老人家庭照顾和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适合东莞实际且最经济、最可行的途径之一,有助于促进家庭和谐、代代和谐、社区和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社区建立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老人分散在家居住,社区服务机构提供非营利的公共服务,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问题。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是依托社区、以社区服务为保障,把社区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的一种社会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好处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直接、成本低、覆盖广、服务方式灵活。
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亲缘优势。老年群体作为社区服务的重点对象,符合老年人“恋家”的心理需求,符合东莞老人的传统观念,同时也是老年人子女的需要和社会需要。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符合老年群体自身的需求。据了解,我市大多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空间除了家庭就是社区。社区成为最重要的养老环境和条件,社区居家养老的目标就是在社区环境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网络,协助老年人融入社区。这些有利于恢复老年人正常的生活能力,使他们在社区里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关系。
二、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力度不够。社区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公共财政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资源分配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使社区难以开展正常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也给规范化管理带来很大困难,难以为居家养老老人提供标准化服务。
2、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目前大多数社区主要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多元化的服务模式较少开展。如: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等。
3、有些社区硬件设施简陋。有些社区由于缺少资金,社区老年人室内外活动场所和设施不足或较为简陋,功能不全。
4、由于诸多因素,有些地方对市一级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5、社会氛围难以形成。多数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老年人家中有子女,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是老年人自己子女们应尽的义务,跟他人关系不大。
办 法:
1、建立持续增长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国家的要求,保证财政收人的一定比例投入到养老服务中,按市、镇街、社区三级分担投入。
2、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建设,尽量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服务队伍包括社工、护工、义工在内,若没有对应的服务项目,可以项目形式向社会专业机构购买。开展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3、对经济条件较差的社区采取财政倾斜政策,帮扶建设、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
4、采取相关奖惩措施,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促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
5、大力营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大力营造尊老爱老助老和为老服务的浓厚氛围,形成一个由各方参与、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局面。同时,引导老年人转变养老观念,接受新的养老方式,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