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初创阶段,虽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将成为我国新型战略产业,但其标准、技术、商业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等还远远没有成熟。物联网的关键是“大集成”应用,而物联网大集成应用实现的关键是中间件和解决方案。目前的挑战在于用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实现这些已存在的和新建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发展已到产业化、标准化的关键时期,在产业化和核心关键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实施以感知为核心的物联网标准化战略迫在眉睫。要依托现有的国际标准化优势,加快推动形成“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结构。在国家层面,应加强统一,重点突破核心技术、规模产业发展路线、商业模式等关键点。

  目前,教育部审批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中有“物联网工程”、“传感网技术”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三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此三个专业从2011年才开始首次招生,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所以,无法从往年的就业率来判断未来的就业情况,但可从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等方面了解该专业未来的就业形势。

  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物联网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使得物联网成为各家高校争相申请的一个新专业,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中科院院士、华东师大软件学院院长何积丰表示,未来的物联网技术要得到发展,需要在信息收集、改进、芯片推广、程序算法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做到这些的关键是如何培养人才。柏斯维也指出,从整体来看,物联网行业是非常需要人才。

  《东莞市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东莞规划(2012-2015)》已于2013年8月29日正式印发,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智慧东莞”架构基本形成。

  物联网在东莞制造业企业的推广一直遭遇服务价格高企的难题。有专家曾多次提出针对东莞“一镇一个特色产业”的特点,通过与专业镇平台整体打包物联网技术合作,推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这一策略在去年8月印发的规划中也被明确提出。

  东莞物联网技能人才的培养就落实到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就是位于松山湖的万人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东职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科技学院高职部和各独立学院的高职部。目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积极申报物联网专业,并计划于2014年招生,其他高职人才培养单位也正准备申报物联网专业。

  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东莞对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迫在眉睫。

  办    法:

  1、政府加大对培养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单位的资金投入,例如,在生均拨款上,对物联网专业增加一定的额度。

  2、政府机构牵头,组建物联网专业产学研联盟,将与物联网密切相关的高校、企业和行业有机的联合起来,实现“政校行企”协同模式的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立体新模式。

  3、政府机构在科研立项上对物联网专业相关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倾斜(如可以独立增加名额等)。

提案者: 袁华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