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村(社区)“两委”目前正在进行换届选举,2014年1月底前全部村(社区)完成换届工作。在东莞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随着市政府工作重点的转移,新任“两委”班子对“村级经济下一轮如何发展,社会管理如何创新”等一系列问题责任重大。进一步加强对新任“两委”班子的建设与管理,提升新任“两委”班子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我市最基层的村(社区)的发展前景,关系到村(社区)的和谐稳定。
现阶段,我市村(社区)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法制意识不足,跟不上形势发展。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市农村大片地区城市建设基本成型,不少村级经济收益比较可观,但村内部的社会文化仍然有比较浓烈的宗族意识,村内的“大姓”家族在选举中占有相对优势,得到连选连任的机会大,导致部分村(社区)两委班子家长作风比较重,法制意识较为淡薄,市场风险意识不强,在处理土地出让、物业出租、村民纠纷等问题不善于运用法律规则解决。当前东莞农村集体经济效益下滑比较明显,村民民主意识日益加强,对村(社区)两委班子违规处理“三资”等方面反映意见较多,少数事件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权力高度集中,监管体系不够健全。这次换届选举完成后,东莞绝大多数村实行的是村(社区)支书、主任“一肩挑”,使权力进一步向村(社区)“一把手”集中。与此同时,对村(社区)两委班子管理的监督还不够健全。一是村民自治管理不完善,如根据《广东省村务管理办法》规定,涉及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事项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或村民会议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但实际工作中出于人员召集难等考虑,各村研究村务主要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为主,普通村民参与度不高,监督面不够广。二是监事会作用不断弱化,造成村(社区)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很多村(社区)干部直接经手财务,收支随意性大。
三、公共管理能力比较欠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常住人口的增加,基层组织的行政和公共管理职能增多,导致基层管理队伍和公共开支不断膨胀,加之村民对福利分红形成长期依赖,农村闲置劳动力增多,村集体经济负荷加重。而村(社区)两委班子的公共管理能力没能跟上,还停留在以出租厂房物业、出让土地等简单粗放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应对开支膨胀及村民分红期待,而对村民管理、促进就业、活跃文化等公共事务方面的管理能力比较欠缺。
四、创新敢干的劲头不足,激励机制没有跟上。城市化阶段村(社区)两委班子不仅是履行管理的执行者,更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村(社区)支部书记一般兼任股份经济联合社董事长,两委成员与经联社董事交叉任职,大量的政策执行、社会管理等事务需要村(社区)两委班子协调落实,规划村(社区)长远发展、处理现实问题同样需要村(社区)两委班子谋划解决。目前村(社区)两委班子职业化保障不够,上升渠道相对狭窄,梯队不够合理,导致村(社区)两委班子创新敢干的劲头不够,不少干部本着守住旧业、不出差错的心态渡过任期,致使村级经济活力相对不足。
办 法:
一、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依法治村意识,按规依章履职。健全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并着重强化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法制意识。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村(社区)两委班子要认真履行民主议事程序,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形成书面记录并妥善保存。同时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可设置一定名额的列席人员,让村民自愿报名参与旁听,促进村务决策的公开。实行“阳光村务”,及时向村民公开村收支情况、资产情况、重大项目建设等内容,同时赋予村民查看村务细节的权利,增进村民对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的信任。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防止基层干部自收自支,规范收支入账凭据,杜绝白条入账现象,防止虚报、重报、冒领。
二、健全对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的监督制度,提升监管水平。加快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促使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全部公开化、阳光化和规范化;加快“三资”监管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和财务活动,促进监管工作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控发展。进一步充实镇街审计力量,建立专职化、专业化的审计队伍,抓好村(社区)两委班子任期届满审计、离职审计和集体经济组织轮审制度。进一步强化上级党委政府对村(社区)两委班子的监督,健全廉政述职、考核、测评等办法,并规范村(社区)两委班子的出国出境等问题,借鉴广州地区近期率先推行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出境证照统一保管制度及层级请假审批制度。
三、强化培训,增强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加强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在村级文化、卫生、治安、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两委班子的管理水平和人文素养,综合提升两委班子公共事务管理能力。
四、健全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激励保障机制,激发积极性。适当提高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的薪酬待遇,建立有激励性质的工资保障机制。大力推选优秀村(社区)干部担任镇街干部,提供合理有序的晋升渠道。大力选聘选用大学生村官,培育基层干部后备梯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