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一直是家庭和社会非常关注且敏感的话题。从家庭到政府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特别是青少年食品安全。在家庭、学校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政府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活动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环节。学校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周边食品消费安全,更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据调查,学校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周边无证经营的流动摊点较多,营业网点所出售的部分食品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属于“限制类食品”。学校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对流动摊点无执法权力,执法部门又没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治理,而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净化青少年食品消费环境,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我市学校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周边食品销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流动摊点出售的食品,无任何许可证件,质量无以保证,卫生问题也无从谈起,同时还破坏了环境卫生。这类摊点为数繁多,多数使用三轮车或小推车,携带食品量少、行动便捷、流动范围广、大多数摆卖时间是在放学即下班后,不易被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监管,特别是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开放性场所,这类流动商贩日见猖獗。第二类是学校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周边商店出售的食品,许多食品与流动摊点售卖的类似,主要以油炸、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为主,因为食品味道重,颜色和形状看起来很诱人,年幼的孩子们控制不住自己,加上肚子饿了,很多孩子会购买这些食品吃。其实这类食品多为“限制食用”范围,并且“三无”食品较多,质量及其卫生都没有保证。这类食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严重的危害。

  办    法:

  一、政府有关部门健全青少年食品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学校及青少年活动场所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加强对学校及青少年活动场所周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成立校园与青少年活动场所周边食品安全检查组,建立长效机制。

  二、全社会广泛宣传《中国青少年儿童零食消费指南》中对青少年饮食方面提出的合理建议,了解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三个推荐级别的基本常识。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活动,为青少年及其家长组织中华美食、食品安全、合理消费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向学生展示假冒伪劣食品,提高学生鉴别能力,向学生现场讲解假冒伪劣食品的种类及危害,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消费咨询,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不健康饮食的摄入。

  三、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向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宣传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和食品消费的相关知识,通过家长来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购买健康有益的食品。

  四、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学校与青少年活动场所周边无证照流动摊点进行检查,禁止无证照流动摊贩在学校与青少年活动场所周边摆卖“三无”食品。同时,禁止校园周边一定距离的商店出售“限制食用”食品,减少学生在上学、放学、课间食用不健康食品的机率。

  五、严把经营关,建立校园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内及其周边食品经营户动态监管档案,定期对各校园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内及其周边食品经营户进行排查,严查无照、超范围经营问题,坚决取缔无照经营户。特别是对新登记的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有关部门采取跟踪巡查和回访的形式,对其经营范围、经营行为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管,从食品的购进、保管、经销、售后服务及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多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动态管理,确保青少年食品安全与身体健康成长。

提案者: 韩春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