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改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解决城市就业问题,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不少国家和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目前,我市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悄然起步,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完善的统计分类体系,没有系统的政策措施,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推动。现就如何推动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办    法:

  一、加深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和作用的认识

  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目前,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在一些中心城市越来越高,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昆明、深圳等城市纷纷打造各自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近年来,发达国家将传统低附加值的产业向城市空间外移,转而追求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此作为经济复兴的动力,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扩展服务业、填补制造业外移或萎缩的经济空缺,并以此推动制造业和整体经济升级。在我市新一轮大发展的战略机遇中,推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符合当今城市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且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既应当顺应知识经济时代潮流,不能错失良机,又不能盲目地、脱离实际地定位过高,或指望在短期内产生多少GDP。

  二、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应着眼于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突出政府引导、机构引领、市场运作的推进模式,注重统筹,强调协调,确立文化创意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的新兴产业地位。各地要组织动员学者专家,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和对策措施开展研究,争取产生一批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点要明确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阶段重点,尤其要做好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性、战略性的研究与规划,包括产业体系和战略性企业、技术、业态、产品、品牌的研究和规划,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规划,市场网络的规划,政策法规的规划,统计评估体系的研究和设置,及时出台投资项目指导目录。

  三、加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组织推进力度

  为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议由市政府统一来指导、协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大项目。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由发改委牵头,联合有关部门配合,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及制订发展规划、引导集聚发展。当前重点做好编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包括促进投融资与风险分担机制,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作,加强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创新文化氛围、创造包容的社会氛围、培育和规范创意市场。

  四、加快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的培育进程

  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强调创造者个性的发挥,但倾向于在某个载体中集聚发展。发达国家城市中老厂房、老仓库被艺术家的再利用给予我们以启迪。许多创意活动初期,都是带有探索、试验的性质,创意人员一般都不拥有雄厚的资金,工作方式又是随意和松散的。文化创意产业入驻旧厂房、旧仓库、旧建筑,使这些城市空间成为新的生产力的载体。建议政府通过回购老厂房培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低房价租给创意人才,有关部门将创意设计人才集中吸引进来,以此带动整个周围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文化部门大力吸引国内外自由艺术家、设计大师等高级创意人才入驻园区建立工作室,可将知名人士、院士科学家等在此设立工作室或实验室,甚至建立个人艺术馆,可聘请大师级人物作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咨询顾问,并邀请他们建立工作室,同时,要充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名人文化、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创意元素的潜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加强创新型城市与创新型文化建设,提倡包容、多元的文化精神,培养人民群众对创意的欣赏和需求,增强创意敏感,不必过于追求正确,应讲究精彩有效;不必过于沉醉传统,要鼓励奇思异想;不必过于向往传世,要适应高速发展;不必过于轻视世俗,要面向广大接受者。

提案者: 郭志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