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呈现了老龄化的明显特征,东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日渐突出,必然对我市消费结构、劳动力总量、社会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虽然市政府已经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给予了关注,并采取一定措施,使我市老龄工作得到不断加强,但由于思想认识、政策环境、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老龄化工作还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也与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对老龄化人口快速增长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不够;老龄化工作还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政府投入与百姓需求有明显差距;重物质保障,轻精神慰藉的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从物质、精神两个层面入手,全面积极应对我市老龄化社会问题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

  办    法:

  一、制定老龄工作发展规划,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作为政策的制定者、落实者、监督者,政府应当作为推进我市老龄工作不断发展的核心,因此建议在市委的统筹协调下,制定老龄工作发展规划,并指导各委办局和各镇街,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老龄工作职责,在权限范围内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办法,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推进老龄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应地,我市老龄工作管理干部队伍也应进行合理扩编、合理配置,形成一支与我市实际工作内容、实际工作量相适应的高效率、高素质并具有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以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做好老年保障工作。

  二、完善物质基础,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

  (一)改善现有敬老院软硬件设施,新建规格更高的老人疗养所。

  现有敬老院大部分因修建的时间较早,软硬件条件都存在较大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投入资金,对现有敬老院进行主体修缮,添置各类必备设施,改进老人的生活环境,并配备专职医生,应急处理突发性疾病,缓解老年人慢性疾病病痛。

  另外,除现有的敬老院外,还应当考虑在自然环境较好,便于老人们活动的地方,出资修建配套设备齐全,管理规范,标准更高的老人疗养所。这些疗养所可以采取政府统一管理,适当给与资金补贴,入住老人缴费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

  (二)鼓励居家养老,建立扶持机制。

  目前我市的养老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社区为依托,养老院为补充,由于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现在随着独生子女的家庭进入老龄化,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应积极鼓励居家养老,扶持社区养老,政府在经费上予以补贴,由社区街道根据老年人的年龄结构,分60岁、70岁、80岁及以上三个层次,给予每年一次性补助,以减轻公立养老院的压力及负担。

  (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做好政策扶植。

  现在的养老机构大部分由各级政府出资设立,要跟上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增设类似机构所耗费的巨大资金对政府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因此,动员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出资办好养老机构是当务之急。但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社会办养老机构均处于不盈利状态,主要原因是投入大、见效慢,根本问题是缺少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植和优惠措施的激励。为此,对于那些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愿意从事老龄工作的企业,应当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植和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

  三、重视精神慰藉,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一)加强政策扶持,支持老年大学和老年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

  把加快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发展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切实解决老年人文化娱乐健身的需求,尽快出台关于促进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加强对老年大学的宣传和投入,同时也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入、兴办多种形式的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二)加强对老年大学和老年活动场所的布局、规划和整合。

  将老年大学和老年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纳入城市公共设施总体规划,根据本地人口增长速度和发展需要,建立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用地储备制度,强制在小区建设等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将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主要部分,以满足社区老年人开展活动的需求。要支持现有的老年活动中心转型升级,扩大规模。

  (三)丰富老年大学的专业设置,加强老年文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的培训。

  老年大学的专业设置要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可开设卫生保健、老年心理),适应老年人志趣(可开专业设花卉、电子琴),顺应时代发展(可开设英语、电脑、摄影),富有知识性(可开设古诗词、国学、写作)、休闲娱乐性(可开设音乐、交谊舞、太极拳)、注重实用性(可开设烹饪、家政)。

  同时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应当提高老年文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配备医务和心理咨询人员。  

提案者: 民盟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