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岭南文化特色日益凸显,但略显逊色的要属风味独特的民间小吃了,因为民间小吃是地域文化和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起东莞的民间小吃,老东莞自然是如数家珍,最出名的就是三禾宴和烧鹅濑粉。“三禾”指的是禾虫、禾花雀(现已禁捕食)、禾花鲤,营养丰富,口味极佳,道滘水乡是品尝禾虫、禾花鲤的好去处;厚街烧鹅濑是用整只鹅、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而成的濑粉,美味诱人。还有松糕、道滘裹蒸粽、大朗榄酱炒饭、清溪茅根黄豆坑螺汤、虎门蜜汁烤鳗鱼、鲜虾荷叶饭、糖不甩、碌堆、眉豆糕、塘厦碌鹅、道滘粥、咸丸、朝阳大包等等。
可惜目前的现状是想吃遍这些东西,得跑十几个镇街才能吃到这些民间小吃,但卫生和制作标准如何不得而知,且多年来始终为一店一摊的家庭作坊式经营模式,却对其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发展规模严重受限,而且口口相传的传统民间工艺甚至会面临失传的可能;另一方面,小家小户单一品种的经营也会造成旅游经济的部分缺失。要改变这种局面,建议从以几下方面着手:
办 法:
一、集约化经营
要突破由于零散的家庭式经营造成的规模发展瓶颈,将各类具有东莞传统特色的民间小吃齐聚一堂,采用连锁式的、集约化 的经营模式,统一展示、统一营销。这样不仅方便对东莞小吃饶有兴趣的本外地人得到集中消费,而且可以将不登大雅之堂的零星小吃变成可以代表东莞地方文化的美食套餐。
二、标准化制作
要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质量始终是关键。鉴于民间小吃制作标准不一、质量良莠不齐,要采取集约化连锁经营,确定小吃的制作标准是当务之急。建议由餐饮行业协会出面,邀请知名小吃制作传人共同商讨制定各类小吃的制作标准,如主辅料选取的种类、等级、份量等。如涉及制作工艺等非物质机密,建议可以无形资产入股的形式来取得。
三、品牌化运作
东莞市政府自2010年开始,大力扶持“老字号”。的确如此,经营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从商标和广告标语设计到门店装修均要采用统一标准。同时可借助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实体经营与网店经营并存的经营方式,以吸引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
四、制度化监管
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管者,应该明确其相应的行政监督职能。东莞传统的民间小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东莞形象与诚信水平,政府应该维护其声誉,杜绝不良商人的恶意损害。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社会性自发管理组织,也要从维护本行业的良好秩序、品牌形象,以及传承东莞传统文化的角度加强自律,制定行规公约。连锁经营店本身更应严格遵循依法诚信经营的原则,组织好生产、经营和销售。通过以上三个层面,共同来形成东莞传统民间小吃制度化监管体系,保证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东莞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