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东莞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已得到肯定。然而,地域文化底蕴的欠缺、文化特色的淡漠以及市民文化归属感的缺乏也让辉煌的成绩大为失色,并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整合,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潜在危机。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发展战略,基于这一战略的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都在陆续拟定与实施。东莞旅游业比较发达,目前更亟需借助于旅游业这个管道,加强城市营销。另一方面,强化文化优势,将之贯彻到经济、政治层面,并最终促进东莞工业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有助于东莞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彰显,还可以展现地方独特的形象,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元素,提高城市的美誉度。

  如何建立城市的文化特色与认同,进而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已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旅游,具有保护、传承文化,凝聚社会认同感,提升城市形象、知名度等特性,对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极有裨益。它对于东莞的城市营销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改善东莞的文化环境、城市形象,提升市民的素质和凝聚力、认同感。因此,东莞必须通过"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强城市营销,促进东莞城市形象的优化和城市知名度的提升。

  办    法:

  1.以大型文化事件为重点推动旅游业发展、城市营销。建议东莞高度重视大型文化活动的举办,争取将某一两项大型文化活动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品牌活动。(1)作为拥有两支CBA球队及民间篮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城市,“篮球文化”可以成为东莞非常靓丽的一个品牌。(2)东莞是一个年轻人的城市,年轻人喜欢音乐、喜欢娱乐,建议举办“东莞文化旅游节”或“东莞狂欢节”之类的综合性大型文化活动;举办国际性“音乐节”、“摇滚节”等大型音乐活动,立足于本地,但又要有全球眼光,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呈现出当地重要的文化内涵,力争形成有着很大影响力和美誉度的“老字号”品牌。

  2.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的发展,使东莞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博物馆之城”。博物馆设置除了可以吸引外地的游客,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提供当地居民终生学习,成为传达知识、体验艺术、培养文化的场所,并进一步达到凝聚社区意识,塑造地方认同感的目标。因此建议东莞努力使博物馆成为发展文化产业有效的模式。东莞应鼓励民间收藏家、工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民间团体等建立各种类型的中小型博物馆。比如,各村都可以建立反映自己村史或农业文化的博物馆;建成一批能充分反映当地历史文化、人文资源的专题博物馆,引导和帮助社会力量兴办自然、科技类的专门行业博物馆;以大型博物馆为龙头,以各种专题型的中小型博物馆为依托,形成博物馆群;争取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在东莞建立分馆。

  3.加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东莞是国内外知名的“工业重镇”,工业企业遍布城市,工业文化是其当代文化最显著的特色,工业遗产是其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建议东莞进行工业遗产普查,建立工业遗产评估标准,并制定健全有关工业遗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充分运用“税收”、“规划”等手段,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社会资金进入到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领域,结合市场需求,发展观光休闲、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在提振经济的同时,弘扬城市历史文化,打磨功能特色,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消费服务和外来旅游项目。

  4.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东莞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文化特色曾经非常鲜明的城市。但是,伴随着30年来的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全球化,东莞从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农业社会走向了商业氛围深厚的工业社会、城市社会,独特的地方文化正在逐步消亡,尤其是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传统,正濒临灭绝。因此,建议东莞市政府一方面加强对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使传统的文化能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传承,例如,加强乡土教育、加强对旧民居、历史古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咸水歌、木鱼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另一方面,将民俗文化资源发展成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强市民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  

提案者: 刘蕾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