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装修房屋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砖瓦、混凝土块、建筑余土以及其他废弃物,进行再利用或者再生利用的活动。包括:将建筑废弃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建筑废弃物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将建筑废弃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其进行再生利用的活动。
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现阶段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而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欧盟各国平均综合利用率超过70%。据资料显示,每10000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500吨到600吨,而拆除10000平方米旧建筑,将产生7000吨到12000吨建筑垃圾。如何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的不断增长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市政府及民众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建筑垃圾处理的常用方法是:通过自用的临时回填场所消纳、政府定点场所消纳、外运至外地场所消纳。这些使用消纳场所处理的方法,从长远来看,也不是最佳方法,既占用大量土地,造成不小的土地压力,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建筑垃圾处理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不仅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废弃物未加处理被埋在地下,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而且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还会对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将建筑垃圾采用专用设备进行分类加工,可制成再生性的道路铺地砖、建筑上使用的空心砖、填充石料、防火材料等等供许多种市政道路、房屋建筑产品进行循环利用。总之,建筑渣土合理资源化处置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代的大好事。
办 法:
一、建筑垃圾要资源化综合利用。我市的建筑垃圾处置必须向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不断迈进,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扶持,全民的积极参与、监督实施,逐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对建筑垃圾的来源进行不同的分类:如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拆除、建筑工地垃圾等。其次,对能否再生利用进行不同的分类: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可作为再生材料或可用于回收的材料、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其实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粉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第三,加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的研发,根据现有技术,95%以上的建筑垃圾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循环利用。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只需配置1台或数台粉碎机,即可将建筑垃圾中的废渣就地处理、就地使用,大大减轻了外运负担,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二、学习其他城市先进经验,由政府引导,民间投资、消化的办法,推动实施建筑渣土的资源化处理。坚持:建筑渣土"谁产生,谁付费",建筑渣土的资源化处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尽快进行建筑渣土资源化处置。一方面,这可以使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减少建筑垃圾的危害;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政府减少负担,更好地履行其监管和指导职责。
日本,十分重视将建筑垃圾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美国,政府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从而在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促使各企业自觉的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荷兰,已有70%的建筑废物可以被再循环利用,建立限制废物的倾卸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政府要借鉴这种机制,对整个城市的垃圾做一个全面的监测系统,建立起一个高效率的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整个城市垃圾进行调控。
三、政府要把建筑渣土资源处置工作放在城市改造、建设和民生中的一项大事来抓。把渣土资源化处置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立法、出台行政性法规或者制定相关政策等进行有序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对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一是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四、政府协调税务部门出台鼓励投资建筑渣土资源化处理的税收优惠政策;政府科技部门向相关企业积极引荐建筑渣土资源化处理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政府管理部门对建筑渣土的产生、运输、消纳等实施全程监管;对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的投入;采取各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创办建筑垃圾的加工企业,大力开发和推广再生材料产品。
五、在建筑过程中坚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随意更改设计方案等降低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耐久性,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加固甚至重建工作,注意废料的直接再利用。
六、运出场外的建筑垃圾,对其进行分拣、集中,将其中可作为原材料再生利用的成分进行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的产生成本要很好地纳入城市运行成本的计算,老旧城区的建筑,可以通过内部改造的方式完成城市化所需要的功能置换。
七、在全市进行舆论宣传,增强企业节能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推动建筑渣土资源化处置进程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