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形式的节庆活动对城市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能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正因为此,近十多年来,全国各地纷纷造节,我市也不例外,尤其是2010年我市确定了文化名城建设战略以来,我市各镇对节庆文化十分重视,投入也非常大,办一个节庆,少的几十万,多的上百万甚至几百万,至今,大部分镇街都办有自己的节庆活动,基本形成了一镇一节或一镇多节的局面。由于我市的节庆活动虽多但层次低、内涵浅、无影响力,就像我市早年的三来一补企业一样,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没有形成自己的名牌,没有叫得响的拳头产品,从而导致我市的节庆活动对我市建设文化强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在目前东莞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文化水平达到一定发展阶段时期,若节庆文化未能与时俱进、不予以整合,任其泛滥,必然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有违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办    法:

  一、市有关主管部门加强研究,作出规划,出台整合节庆的指导意见、整合办法等,进行全盘统筹。

  二、根据地域或节庆文化类型相似相近等特点,在我市现有节庆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整合,以市一级的名义重点培育打造若干个(要重质量、不重数量)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节庆活动品牌(各镇街不再举办官方出资的节庆),比如可抓住水乡一体化建设以及2013年中华龙舟赛前不久在我市麻涌镇成功举办的契机,重点打造“龙舟文化节”;依托建设森林公园,打造培育客家(登山)文化节等。如此,一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节省经费;二可有效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及美誉度,从而真正达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效果。

  三、市、镇街两级负责节庆活动的机构、人才、组织等实现无缝对接,创新思维、借助新媒体、采用新方式,如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专业授权等,打造一个成功一个,逐步形成节庆文化活动产业化、市场化、高端化运营模式,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

  四、配合目前我市开展的城市形象宣传活动,加大对重点打造培育的节庆活动的宣传力度,面向国内外做好我市节庆活动的推介。 

提案者: 韩远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