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这是广东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更是东莞高质量发展、实现浴火重生的重大机遇。为此,东莞多管齐下,下足硬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果。
  市委、市政府出台《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部署重点举措和具体工作任务。市委主要领导先后召开典型镇、典型村(社区)座谈会,逐一研究明确发展思路、举措。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构建“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以点带面,推动“百千万工程”工作在东莞落地见效。全市各镇、村纷纷高位推进“百千万工程”,形成了热气腾腾的干事创业景象。
  在全市各级的行动中,“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积极拓展乡村文旅消费空间,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进一步释放乡村文旅消费潜力”成为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之一。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下设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市“百千万工程”“1279”典型培育工作体系中,多个典型村打造美丽乡村、绘就乡村韵味美丽图景,也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特别是先后被东莞市、广东省选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茶山镇南社村,挖掘古村保育活化特色,为东莞擦亮古村落特色文旅名片闯出一片新天地。

    建议1、创新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补充说明:东莞市拥有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有许多历史建筑和传统村落,还有如莞香制作技艺、千角灯、木鱼歌、麒麟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文化创意、创新设计等方式,将这些乡村文化符号设计成潮玩,利用东莞潮玩的城市品牌和产业优势,将这些乡村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旅产品,创造乡村文化新的经济价值。
    建议2、深入融合农文旅资源,开发乡村文旅项目
    补充说明:深入挖掘本地农文旅资源,以“文化+”“旅游+”为抓手,将乡村自然景观、古村落、民宿客栈、特色美食、红色文化、民俗体验、农俗文化等串珠成链、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到乡村体验和参与。鼓励相关镇街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提供多元化的旅游服务。
    建议3、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补充说明: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优化道路状况,增设公共交通线路,方便游客进出乡村地区。加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保持乡村环境的整洁美观,增加绿化覆盖率,提升乡村环境质量。
    建议4、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保障乡村文旅用地需求
    补充说明:相关部门在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时,通盘考虑乡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和历史文化传承等,优化乡村布局。安排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文旅产业用地。预留少量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零星分散的单独选址乡村旅游设施等建设。对使用“四荒地”建设的乡村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建议5、加强文旅人才培养,探索合适发展路径
    补充说明: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乡村文旅从业者的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文旅人才,为乡村文旅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乡村文旅研究,探索适合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建议6、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
    补充说明: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本地乡村旅游的特色、活动和优惠信息,吸引更多游客关注和参与。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将乡村旅游线路纳入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中,提高乡村旅游的可见度和知名度。举办各类乡村旅游主题活动,如民俗文化节、农耕体验活动、特色美食节等,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提升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

提案者: 陈伟光

住建局(会办)关于对20240346号提案的答复清单

建议一:创新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当年完成的事项:开展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每处历史建筑和每个传统村落,提炼特色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合理利用建议,为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文旅产品提供参考。

建议二:深入融合农文旅资源,开发乡村文旅项目
当年完成的事项:开展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每处历史建筑和每个传统村落,提炼特色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合理利用建议,为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文旅产品提供参考。

建议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当年完成的事项:开展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每处历史建筑和每个传统村落,提炼特色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合理利用建议,为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文旅产品提供参考。

建议四: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保障乡村文旅用地需求
当年完成的事项:开展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每处历史建筑和每个传统村落,提炼特色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合理利用建议,为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文旅产品提供参考。

建议五:加强文旅人才培养,探索合适发展路径
当年完成的事项:开展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每处历史建筑和每个传统村落,提炼特色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合理利用建议,为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文旅产品提供参考。

建议六: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
当年完成的事项:开展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针对每处历史建筑和每个传统村落,提炼特色历史文化价值,提出合理利用建议,为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市场价值的文旅产品提供参考。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关于对20240346号提案的答复清单

建议一:创新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当年完成的事项:推动“潮玩+非遗”融合发展,加强非遗资源端与潮玩产业端的精准对接,促进非遗资源产业化发展,实现“1+1>2”的效应。
当年推动的工作:鼓励和支持有关文化创意企业开发推出一系列与非遗有关的文创产品。鼓励和引导非遗潮玩产品参与“东莞礼物”征集评选。
明年待落实事项:持续推动“非遗+潮玩”深度融合。引导潮玩行业与非遗深度融合,通过年轻、潮流等元素为非遗赋能,打造非遗潮玩,推动非遗文化“活起来”,构建起产业链相互支撑的良性发展的内生机制,发挥好“1+1>2”的叠加效应。
建议二:深入融合农文旅资源,开发乡村文旅项目
当年完成的事项:推动“潮玩+非遗”融合发展,加强非遗资源端与潮玩产业端的精准对接,促进非遗资源产业化发展,实现“1+1>2”的效应。推出品质农文旅产品。积极策划推介我市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线路,积极推介特色休闲农旅项目。
当年推动的工作:鼓励和支持有关文化创意企业开发推出一系列与非遗有关的文创产品。鼓励和引导非遗潮玩产品参与“东莞礼物”征集评选。培育一批文化旅游融合村镇,重点推动茶山镇创建全国乡村旅游示范镇。联动沿线景区、美食、手信、住宿等资源,结合六大节点推出旅游线路和攻略。
明年待落实事项:持续推动“非遗+潮玩”深度融合。引导潮玩行业与非遗深度融合,通过年轻、潮流等元素为非遗赋能,打造非遗潮玩,推动非遗文化“活起来”,构建起产业链相互支撑的良性发展的内生机制,发挥好“1+1>2”的叠加效应。深入挖掘东莞农业农村特色元素,每年持续打造文化创意项目,继续唱响东莞创意农业品牌。持续评选出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休闲观光示范点,树立东莞休闲农业发展标杆。
不能采纳原因
建议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当年完成的事项:推动“潮玩+非遗”融合发展,加强非遗资源端与潮玩产业端的精准对接,促进非遗资源产业化发展,实现“1+1>2”的效应。积极推动一批资源禀赋较高的村镇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打造美丽休闲乡村示范。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绿化覆盖率,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当年推动的工作:鼓励和支持有关文化创意企业开发推出一系列与非遗有关的文创产品。鼓励和引导非遗潮玩产品参与“东莞礼物”征集评选。大力打造美丽圩镇升级版,2024年计划开工建设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280个谋划一批新的美丽圩镇典型案例。
明年待落实事项:持续推动“非遗+潮玩”深度融合。引导潮玩行业与非遗深度融合,通过年轻、潮流等元素为非遗赋能,打造非遗潮玩,推动非遗文化“活起来”,构建起产业链相互支撑的良性发展的内生机制,发挥好“1+1>2”的叠加效应。继续加强与省交通公路部门的沟通,确保按时完成省下达的2024年度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和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建设任务,及时掌握各项目施工进度;定期对有关建设单位开展指导督导,确保按时落实我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继续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指导,进一步完善省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要求。

建议四: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保障乡村文旅用地需求
当年完成的事项:推动“潮玩+非遗”融合发展,加强非遗资源端与潮玩产业端的精准对接,促进非遗资源产业化发展,实现“1+1>2”的效应。牵头成立东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文旅产业项目建设专班。
当年推动的工作:鼓励和支持有关文化创意企业开发推出一系列与非遗有关的文创产品。鼓励和引导非遗潮玩产品参与“东莞礼物”征集评选。通过落实“点状供地”切实解决乡村产业项目经营配套用地问题。
明年待落实事项:持续推动“非遗+潮玩”深度融合。引导潮玩行业与非遗深度融合,通过年轻、潮流等元素为非遗赋能,打造非遗潮玩,推动非遗文化“活起来”,构建起产业链相互支撑的良性发展的内生机制,发挥好“1+1>2”的叠加效应。持续推动对实施点状供地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相关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力促全市更多农文旅乡村产业项目获得“点状供地”支撑。

建议五:加强文旅人才培养,探索合适发展路径
当年完成的事项:推动“潮玩+非遗”融合发展,加强非遗资源端与潮玩产业端的精准对接,促进非遗资源产业化发展,实现“1+1>2”的效应。抓好文旅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我市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各类培训
当年推动的工作:鼓励和支持有关文化创意企业开发推出一系列与非遗有关的文创产品。鼓励和引导非遗潮玩产品参与“东莞礼物”征集评选。
明年待落实事项:持续推动“非遗+潮玩”深度融合。引导潮玩行业与非遗深度融合,通过年轻、潮流等元素为非遗赋能,打造非遗潮玩,推动非遗文化“活起来”,构建起产业链相互支撑的良性发展的内生机制,发挥好“1+1>2”的叠加效应。持续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建议六: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
当年完成的事项:推动“潮玩+非遗”融合发展,加强非遗资源端与潮玩产业端的精准对接,促进非遗资源产业化发展,实现“1+1>2”的效应。在用好传统媒体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各种新兴社交平台,加强文旅资源宣传推广,通过打造爆款文化旅游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市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当年推动的工作:鼓励和支持有关文化创意企业开发推出一系列与非遗有关的文创产品。鼓励和引导非遗潮玩产品参与“东莞礼物”征集评选。围绕“潮流东莞”主题,结合春节(元宵)、五一、端午、暑期、中秋国庆、跨年六个重大时间节点,策划现象级、爆款类、聚口碑、定印象的系列潮流文旅体活动。创新旅游推广方式和传播途径,加强与马蜂窝、飞猪、携程、小红书等旅游互联网平台合作,开拓线上流量阵地。
明年待落实事项:持续推动“非遗+潮玩”深度融合。引导潮玩行业与非遗深度融合,通过年轻、潮流等元素为非遗赋能,打造非遗潮玩,推动非遗文化“活起来”,构建起产业链相互支撑的良性发展的内生机制,发挥好“1+1>2”的叠加效应。深化“旅游+”业态融合,鼓励各镇街推出更多旅游特色体验产品,推动多元资源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融合发展。陆续开通哔哩哔哩、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的东莞文旅账号,加强东莞文旅账号的运营


市自然资源局(会办)关于对20240346号提案的答复清单
建议四: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保障乡村文旅用地需求

当年完成的事项:根据《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实施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我局年内安排不少于1000亩用地指标保障“百千万工程”项目,原则上只适用于“百千万工程”实施过程涉及的村庄整治、农文旅、线性工程整治以及公园配套设施等项目,对于来文提及的文旅产业是否符合“百千万工程”的准入条件,建议市行业主管部门及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进一步核实。在最新上报的《东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切实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布局优化的相关理念和要求落实,在总规成果中形成“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相关章节,高位引导村庄布局优化提升,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是分类引导乡村有序发展,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将旧村庄分为全面改造、集聚提升、特色保护三种类型,并明确建设指引要求;二是明确村庄规划建设要求,传导细化下层次村庄规划相关要求,强化实施;三是构建整治动态优化机制,引导乡村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手段推动布局优化。为推动我市“百千万工程”项目实施点状供地,我局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以及试点项目推进经验,,牵头起草了《关于实施点状供地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落地的通知》,并于6月5日正式印发实施。该政策内容侧重在准入范围、项目准入要求与《实施方案》报审程序、规划管理要求、报建和不动产登记管理要求、对生态保护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的管控与监督管理要求等方面内容予以明确和优化。


交通局(会办)关于对20240346号提案的答复清单

建议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美丽乡村建设
当年完成的事项:一、制定了《东莞市2024年“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分解到各镇(园区),要求按时保质抓落实。
二、制定了《东莞市“百千万工程”省典型村交通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计划》、《东莞市2024年“百千万工程”规范村(社区)停车管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东莞市全链条推进2024年立体停车设施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各类停车设施建设,缓解村(社区)停车矛盾。
三、已实现全市通公交的目标,所有建制村均已开通公交线路,并打造了敬老爱老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7条。同时,为特殊人群及老年人群出行便利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我市所有营运公交车辆均配置了车内GPS语音报站系统,车厢前段LED滚动屏、车厢两侧LCD导乘屏也有站点动态图文显示,所有运营车辆均设置爱心专座,方便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人群乘坐;二是逐步配置无障碍坡道板公交车,目前我市共有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95辆。另外,我市所有汽车客运站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目前我市汽车客运站共15家,共设置盲道15条、无障碍通道21条、无障碍厕所27个、无障碍坡道21个、无障碍扶手8个、无障碍机动车车位17个,配备轮椅1张。
当年推动的工作:一、截至6月底,我市累计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任务23.076公里(其中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1.076公里,美丽农村路12公里),完成率为45%。
二、坚持“组织是核心、规划是基础、供给是前提、管理是关键、执法是保障”的导向,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多措并举增加停车设施供给。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围绕“定项目、压责任、保落地、强激励、提效率、优环境”等六项工作任务细化提出21条具体工作举措,推动立体停车设施项目加速落地建设。
三、逐步配置无障碍坡道板公交车,目前我市共有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95辆。

市农业农村局(会办)关于对20240346号提案的答复清单

建议六: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
当年完成的事项:联合市荔枝协会和相关镇街推出10个荔枝休闲采摘点。
当年推动的工作:推介一批创意稻田项目和农业休闲观光点以及系列休闲乡村旅游线路。开展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创建工作,新增2个省示范点入选公示名单;组织开展市级示范点申报(复评)工作。
明年待落实事项:深入挖掘东莞农业农村特色元素,持续打造文化创意项目,继续唱响东莞创意农业品牌。持续宣传推介农业休闲精品旅游路线,带动乡村旅游消费。

办理单位: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