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八景盛传在民间,记录在典籍,流传到今天各大景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不复当初盛况,有的甚至不复存在,只剩下旧址、遗址。但是,即便是旧址、遗址也仍然有它的文化价值所在,它们体现了东莞人民深厚的历史文脉和独有的浪漫情怀。旧址、遗址并不一定需要进行原貌恢复,但其原有文化内涵则可以不断深入挖掘、传承,使其成为我市旅游资源中新的热门“打卡点”。
  案据:东莞八景是一代又一代东莞人民的精神财富和美好记忆,围绕它们身上都有独特的故事内核和优美的诗词歌赋。比如“凤凰台上金鸡叫”,原址在宋朝时建有上清观,旁边有雁塔,凡有中举者均在塔碑上题名。传说山上有凤凰草,曾引凤凰来,故名凤凰台。400多年前,明代文人雅士在此成立“凤凰书社”,被誉为东莞的诗脉所在,是东莞文化的重要象征,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比如“彭峒水濂好景致”,其遗址如今鲜有人知,其实“隐藏”于水濂古庙后院山崖之上,但目前已没有了当初藤萝挂双瀑的宏大景象(详见宣统版《东莞县志》),只有涓涓细流还在告诉人们沧海桑田的变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彭洞水帘”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词歌赋,也是东莞人民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明清时期的翟张极、翟珠、陈铭珪、陈琏、陈靖吉等。其余各景,亦复如此,这里不一一列举。

建议1、深入挖掘明代八景的文化价值。
    补充说明:建议在八景之首“黄旗山上挂灯笼”原址所在的黄旗山公园,开辟八景文化园或者文化墙的方式,组织专家对八景的历史文化进行基础研究,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记载、收集民间逸事传闻等方式,全面挖掘整理八景的文化精髓和历史典故,充分展现八景的原貌风采,深入讲好八景故事。
    建议2、积极打造八景遗址的文旅景点。
    补充说明:八景遗址不少处于风景区之中,深入挖掘可以为风景区增添光彩,如水濂山、海月岩等。建议在遗址适当之处设立“明代八景××××遗址”的石碑,并在景区的指示牌上增加“明代八景××××遗址”的告示,方便群众寻幽探古、凭吊古今;在遗址附近设置“明代八景××××”历代诗歌碑林或长廊,打造人们记忆和文化的双重传承阵地,成为各处景区的一处崭新而又充满历史底蕴的文旅景点。
    建议3、大力开发八景文化的潮玩产品。
    补充说明: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多角度宣传明代八景的文化精髓,让文化能“看得见”“听得清”。结合东莞“潮玩之都”的优势,进一步挖掘明代八景特色文创元素,鼓励社会资本开发八景的文创产品、特色纪念品等,打造东莞八景的潮玩精品大IP,形成产业链条,从而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



提案者: 南城街道办政协小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