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是构建更优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10月下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东莞等27个地区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而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环节是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重要一环,加强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而且也能推动我市传统施工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打造东莞建筑施工品牌。
当前,我市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工业化水平不高,产业规模不强,创新发展动能偏弱,关键领域和环节不适应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特别是在“数字住建”行业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市传统建筑施工企业在数字化管理方面与现代建造的要求还有差距,在项目施工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信息沟通不畅、数据管理不精细、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资源调配不灵活、质量管理不可靠、多方协同合作困难、成本控制不精确等问题。虽然我市部分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在推动数字化管理,但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组织层面面临挑战,数字化转型需要施工企业对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既需要企业领导层的支持和推动,也需要供应链和公司全员参与和协作,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二是企业资金和时间的投入,数字化管理需要技术基础设施的软硬件设备投入、培训和人力成本支出,又加上文化变革和管理改进也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以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三是人才储备不足,数字化管理需要相关技术知识和使用技能,但目前许多施工企业缺乏专业人员,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作支撑,导致应用过程中出现困难;四是缺乏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机制,数字化管理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和信息,施工企业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性,这需要企业建立相应的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机制。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我市职能部门要建立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和扶持建筑施工企业加快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步伐,逐步引入新的技术和工具,如信息化系统、数字化建模、协同平台和自动化设备等以提高施工进度、控制施工成本和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来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助力施工企业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建议1、出台建筑产业数字化管理指导文件和扶持政策。
补充说明:当前,我市出台的《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是面向我市工业,建筑业企业没有指导性文件,也无法享受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建筑业推进数字化管理的步伐,建议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建筑业数字化管理的扶持政策和建筑施工企业数字化管理标准,作为行业指导和规范;同时,通过成立财政专项资金资助建筑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企业和应用企业,推动数字化管理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广泛应用。
建议2、建立项目各方的协作与共享机制。
补充说明: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涉及到多方,政府可以推动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构建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管部门等多方参与的数字化管理生态系统,实现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共享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新模式,从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水平。
建议3、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
补充说明:制定关于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数字化管理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出台系统完善、政策优惠、操作性强的人才引进配套文件,让引进的人才真正为我市建筑业转型发展服务;同时,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职能作用,为施工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广施工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升施工企业推进数字化管理意识,激发施工企业推行数字化管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