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行“精益生产”等高效生产方式,提质降本增效。2021年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十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多次提到要进一步引导、支持企业推广“精益生产”等方式,帮助企业从粗放型向精益化管理转变;2023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引导企业加强全过程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李强总理提出新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要集中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广东省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坚持以制造业当家,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制造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和落脚点,现代制造业要求企业从粗放生产转变为精益制造。在2021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精传统产业”,精益生产必是一个有力支撑。深圳、广州、佛山等工业强市,多年来都在大力推动精益生产,成效斐然;我市也有不少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严峻,制造业下行压力增大,企业需要实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组合拳,挖掘企业内容潜力,通过精益生产,推动制造业降本增效,促进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夯实智能制造的根基。
东莞作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被称为“世界工厂”,定位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产业链齐全、层次丰富、基数庞大,目前拥有工业企业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1.38万家(全国地级市第一);与此同时,东莞制造业主要位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存在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薄弱、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水平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国内外经济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制造业普遍面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物流成本增加等难题,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逐渐被东南亚取代,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唯有实行精益生产,通过优化流程、贯通数据、统筹资源,消除浪费、创造价值,才能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和组织运营效率,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东莞要实现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东莞制造要实现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效率提升的突破,精益生产将是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议1、政府引导,政策支持。
补充说明:以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为主,深入调研50家以上代表性强的制造企业,分析行业企业精益生产的现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订实施精益生产的针对性建议措施,并将其纳入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体系,构建多维度服务体系,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推动、企业主动”的原则,由政府加强组织引导,协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高校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支持,引领和激励企业以精益生产为抓手深耕细作,为健全补强产业链和培育更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蓄势储能。
建议2、搭建平台,专业服务。
补充说明:遴选一批优质管理咨询专业机构(20家左右)建立“东莞市精益生产服务资源池”,建立企业实施精益管理诊断和技术指导的实施方案和具体办法。规上企业与资源池机构合作可获得一定比例的费用资助,鼓励企业聘请资源池服务机构进行精益管理诊断、培训、辅导服务,打造精益管理企业。同时,举办一年一度的精益大赛和精益智造高峰论坛等活动,让优秀的企业展示精益案例、介绍推行过程的经验与教训,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市内优秀企业以及业界精益专家、高校教授作精益主题分享,让东莞的制造企业洞悉精益生产的发展趋势、感受精益生产的无穷魅力、借鉴优秀企业的改善之法、促进自身企业的持续发展。
建议3、树立标杆,引领带动。强化宣传,推广应用。
补充说明:建立“东莞制造业精益企业”标准,在规上企业中培育精益管理标杆企业(每年培育10家),出台专项资金支持政策,挖掘精益管理的经验做法、成功实践,总结提炼先进模式,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促进企业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通过标杆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其他企业通过推行精益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完善营销管理和用户服务体系等举措,持续提升企业运营与竞争能力。发挥东莞主流媒体和政府部门、东莞理工、商协会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视频号的舆论引导和平台作用,采取开辟专栏、组织系列报道等多种形式,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加强企业精益生产重要性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精益管理的良好氛围,使“精益生产理念”贯穿企业生产全过程,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走精益化管理、高质量发展道路,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