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是台商进入大陆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台资企业的数量、投资金额均居各地前列,截至2023年上半年,东莞累计批准的台资企业超1万家,约占全国十分之一,现有台企3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76家,规上台企数量1104家,半导体、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台企超80家。为帮助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实习,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发展,东莞市采取了多项措施,2016年成立了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出台了《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支持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近日,为进一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促进在莞台资企业深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出台实施《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主要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旨在探索新模式、优化台胞台企发展环境,打造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
  当前在莞台湾青年和台企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基于历史原因,在莞部分台湾青年对大陆整体发展情况认知不全面,对大陆的认可和归属感较弱;
  2.台湾青年在内地就业、创业人数锐减。目前,多数为继承家业的“台二代”,部分为在大陆就业的台湾青年,但由于当前在创业支持、银行贷款等方面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东莞市尚无面向全市的支持台湾青年创业的政策、办法,导致台湾青年在莞创业积极性减弱;
  3.受成本和收益影响,台企有撤离倾向。成本增加和全球产业链转移、政策变化,如税收政策、劳动法规等方面的调整,再加上银行贷款难度大,导致运营成本增加,收益减少,影响了台商在莞投资方向和意愿,相比2005年的台企5048家到2022年的3873家,减少了1535家,减少近3成,部分台企陆续撤离东莞;
  4.居莞台籍子弟入读公办学校手续繁琐。相关部分台湾人在大陆生子后,因各种因素孩子尚未取得“台胞证”,导致无法申请公办学校就读,只能选择台商子弟学校或民办院校,无法真正融入到大陆的教育体系。

    建议1、加强市级顶层设计,完善台青居莞创业的支持政策。
    补充说明:尽快出台并落实《东莞市支持台湾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实现全市覆盖,支持台湾青年创业。加快推进“专人+专职+专责”机制建设进度,深入台企、台青中调研需求,总结松山湖支持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经验,制定更加适合支持台湾青年创新创业的实施办法,指导镇街切实落实实施办法,同时优化台企申请“专精特新”等不同政策,确保台企受益,精准服务两岸青年;
    建议2、积极构建各级综合服务便利化平台。
    补充说明:设立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打造线上线下专属服务平台,依托台商协会和政务服务中心在各镇街设立台湾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集政策指导、专业支持、法律咨询、就业事宜办理等为一体,在政务中心、银行等场所设立专门窗口处理台胞办理相关手续,简化流程,为台湾青年提供精准化、人性化服务;
    建议3、全面推动税贷各式优惠政策,提升台青创业、就业金融支持。
    补充说明:在创业初期给与所得税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同时进行低息贷款支持,简化台胞创业者贷款申请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申请的门槛;
    建议4、强化人文交流的政策指引,积极创设多元台青社区,提升中华民族的认可度。
    补充说明:结合两岸文化特色,依托人才社区等建设台湾青年社区,为其提供住宿、娱乐、交流的空间,开展轻松灵活的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台胞参与本土社区和文化活动,增加广东和台湾青年阶层之间的交流互通;
    建议5、优化居莞台籍子弟入读公办学校、来莞深造的政策。
    补充说明:一是在现有就学政策基础上,放宽台胞就读公办学校的政策,特别是因部分尚未办理台胞证的儿童、青少年,帮助其就读公办学校;二是鼓励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东莞理工学院等高校设立台湾青年计划,方便台湾青年来莞求学、做科研。

提案者: 虎门镇政协小组

市政协第20240325号提案《关于出台东莞市支持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办法,深化两岸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根据团市委职能,现就提案的有关问题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搭建平台,实施打造就业实习品牌
      用好“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政策、人才交流,擦亮“是人才、进莞来”人才品牌,展现东莞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促进粤港澳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助力港澳台青年融入湾区发展。一方面采取“先摸清需求、后开发配岗”方式,根据学生实习意向行业领域,对港澳台学生的实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优质岗位,涵盖国有企业、互联网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等。2023年至今,为约80名港澳台籍大学生,开发实习岗位近100个,其中有20余名台湾大学生报名,配岗完成2名。现正积极为今年暑期报名来莞实习就业的7名台湾大学生进行配岗工作。另一方面为港澳台大学生在莞实习期间开展为期4周的交流活动,每周周末组织实习生走进松山湖、滨海湾等高新园区,参观OPPO、ToyCity、慕思等知名企业,游览东莞可园博物馆、茅洲河工业文明馆等文化场馆,以科技、历史、文化全方位展现东莞城市魅力。
  二、精心谋划,保持莞台青年交流热度
  围绕多种形式,持续开展交流参观。深化“青年同心圆计划”,组织台湾青年开展篮球、羽毛球、龙舟等友谊赛,夏令营、志愿服务等多形式交流活动,进一步增进文化认同。2023年以来,市镇共开展台湾青年交流活动9场次,覆盖台湾青年130余人次。围绕交流联动,加强社团联系往来。协助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组委会,做好台湾青年联合会参加2023“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暨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接待工作,一对一根据台湾青年实际行程安排,做好陪同和服务工作。同时,团市委书记与台湾青联代表团5名青年进行了座谈交流,更加紧密连结莞台青年,推进了交流交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深化“青年同心圆计划”粤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合作项目。积极对接市内台籍学生多的学校,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台港澳青少年集聚的优势,创新交流活动内容和形式,促进其更加深入了解大陆发展机遇,鼓励台湾青少年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开展“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向台湾籍大学生提供优质实习岗位并做好人岗对接,为包括台湾大学生在内的来莞台港澳大学生精准提供实习岗位,结合东莞实际大力延伸服务,为上岗台湾青年购买实习责任险,主动谋安全、做好事、办实事。(团市委)

办理单位: 教育局,发展和改革局,市台港澳事务局,市金融工作局,市人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团市委,市委金融办
返回
顶部